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5G技术将加深数字创意生态系统的生产数字化、消费数字化与技术装备数字化
——《文化科技蓝皮书: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8)》指出
来源:文化科技蓝皮书  作者:张天墨   发布时间:2018-10-31

  2018年10月27日,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文化科技蓝皮书: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8)》发布会在深圳举行。

  蓝皮书指出,文化科技创新,往往从科技领域肇始。科技渗透文化艺术,然后倒逼文化艺术的呈现方式、传播方式等产生颠覆性变化,形成诸多文化新业态,最终实现文化科技创新。

  近年来,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出现了新的变化,5G通信技术已经通过测试,即将全面推广,通信技术的超高速率和超大容量促使人工智能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最终将我们推向万物互联时代。

  万物互联时代,文化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就是数字创意产业,文化的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都将以数字或数字化为基本特征。从互联网到万物互联,给传统文化业态提出了哪些挑战,给数字创意产业提供了哪些机遇;万物互联时代的传播方式,从延时传播到即时传播,又推动了数字创意产业进行了哪些变革;万物互联会促使数字创意产业如何构建新的生态系统。这些都是文化科技创新的新课题,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万物互联时代的数字创意产业的源起、机遇与特征等,进一步推动文化科技创新的纵深发展。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正在构建全新的移动通信网络。未来,超高速率的数据传输、超低时延的即时响应、超高容量的云端存储,将会推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蓬勃发展,并最终实现“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5G发展愿景。相较于4G,5G带来的变化不仅是速率的提升,更是媒介生态的革命,将会触发数字创意产业的业态创新与生态蜕变。

  5G将为数字化文化资源建立高速信息通路,促进数字化生产要素与产品的高效流通,推动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构建全新的基于数字化的广泛连接的数字创意生态系统。具体而言,数字创意生态系统呈现三个特点,即文化资源数字化、生产消费数字化、技术装备数字化。

  (一)文化资源数字化

  文化资源数字化是指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文化资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含有文化意味的文明成果及其承载着一定文化意义的活动、物件、事件乃至一些名人、名城等,都是某种形式的文化资源。通过数字化方式整合文化资源,有利于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文化资源通过网络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

       1. 创新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方式

  数字化技术将会丰富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手段。以珍贵文物和民族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资源往往处于濒危境地,甚至面临消亡的风险。历经成百上千年流传至今的珍贵文物,通常处于十分脆弱的状态,环境的微小变化就会造成文物不可逆的损耗。以纸质文物为例,“纸中纤维会受光、热、有害气体的作用造成降解,使纸张发黄变脆、强度下降,最终导致粉化,致使许多珍贵的古籍、古字画、古文献因无法保护而遗失”。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数字化传承和保护珍贵文化资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对珍贵文物进行数字化保存,在当下文物最好的状态实现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拷贝。另一方面,运用数字化手段整理濒危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可以有效地保留和传承濒危民族传统文化。在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民族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不断被侵蚀,很多地区的民族传统文化可能会走向灭亡。这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负面作用,也是很多民族传统文化难以摆脱的宿命。通过数字化手段整理和保存民族传统文化,一方面能够留存民族记忆、增强民族凝聚力,另一方面可以丰富数字创意产业的数字化生产要素。

        2. 突破文化资源的形态与空间局限

  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可以丰富文化资源的传播方式,拓宽文化资源的传播范围。文化资源的形态和空间特点限制了文化资源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范围。以敦煌石窟为例,形态局限主要表现在彩塑和壁画的材质方面,彩塑和壁画主要由泥土、木材、麦草等脆弱的材料制成,当游客在窟内参观时,二氧化碳长期滞留致使窟内空气湿度增高温度上升,会对壁画和彩塑造成永久性伤害。空间局限主要表现在洞窟的空间特征方面,洞窟空间狭小且采光不好,洞窟内浏览条件不佳无法提供良好的观感体验。此外,文化资源分布地域迥异,人们需要在路途上耗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制约了文化资源的传播范围。数字化技术能够轻易突破文化资源的形态与空间局限,随着以5G为代表的高速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8K视频等技术的发展,未来人们可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类别的文化资源。

  (二)生产消费数字化

  生产消费数字化,主要是指生产消费的数字化发展趋势,将会激发新一轮内容和科技创新,推动业态发展模式变革,从而形成新的生产消费模式。

       1. 丰富创意产品的生产方式与展现媒介

  数字化技术推动创意产品生产方式的革新,突破现有的媒介局限为用户提供更逼真的增强体验。一方面,数字化技术推动创意产品生产方式创新。数字手工艺通过运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优化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流程,提升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丰富创意产品的展示媒介。高速移动通信系统为数字化信息的高速传输创造条件,满足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对通信速率的要求,丰富创意内容的展现媒介。随着移动通信速率的进一步提升,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支持下,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创意生态系统通过提高数字化程度,将会重塑数字创意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2. 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与消费决策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不断加深消费数字化程度,这将会形成新的全渠道消费方式并不断增强数字化信息对消费决策的影响。一方面,形成线上与线下交融共生的全新消费渠道。电子商务的出现丰富了消费方式,形成了线下与线上两种消费渠道。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商品信息,做出消费决策,完成消费行为,缩短了线上线下的距离,推动消费方式由柜台式现金交易向移动式电子交易转变,促进线上线下两种消费渠道的融合发展,形成新的全渠道消费方式。另一方面,数字化信息对消费决策的影响日益增强。德勤公司的调查显示,消费者通过购物网站、网友评论、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的网络信息,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使他们的消费总额平均提升10%。

  (三)技术装备数字化

  技术装备数字化,主要是指新兴数字技术与数字装备支持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数字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应用服务等数字创意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完善数字创意生态系统,促进数字创意产业发展。

       1. 数字技术

  数字创意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数字技术主要有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裸眼3D等,这些技术致力于提升用户的沉浸式体验、淡化现实生活与数字内容的边界,促进两者的深度融合。

  这些技术的共同点是“通过计算机、电子、光学等现代技术生成虚拟环境,诉诸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人们可以与虚拟影像进行交流与互动,完全沉浸于虚拟世界之中,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实感”。具体而言,这一类技术将成为虚拟现实内容、平台、终端的重要技术支持。虚拟现实内容方面,主要提升数字化传统业态内容的体验效果,即优化游戏、视频及社交媒体等内容和应用的沉浸体验;虚拟现实平台方面,主要应用于大型场馆的展演活动,例如博物馆、科技馆的数字展示、文物遗迹的再现复原、大型演艺活动的彩排仿真;虚拟现实终端方面,主要是指数字内容输入和输出设备,包括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输入和输出设备、数字化艺术展演展陈技术设备、文物数字化转化、保护和展陈设备等。

       2. 数字装备

  数字创意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数字装备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软件方面主要是具有“交互式、虚拟化、数字化、网络化特征的文艺创作、文化创意设计和产品”制作和展示软件,硬件方面主要是具有沉浸体验的数字内容的制作和展示设备。这些装备致力于数字内容的开发制作与展示发行,支持数字创意产品的生产与传播。

  数字装备将会丰富数字创意产品和服务,融合多种传统业态,拓宽数字创意产业的应用场景。在这些数字装备的支撑下,数字创意产业实践将会不断丰富产品的数量与种类,从而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不断加深音乐、动漫、影视、出版、游戏、演艺、广告等传统业态的数字化程度。数字化程度的深化将会缩小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的差异,两种业态将在移动互联网依托广泛连接的移动智能终端实现融合发展,以数字创意为纽带聚合包括电子商务、社交网络、教育、旅游、体育、会展等多种业态,催生具有可视化、交互性、沉浸式等特性的数字创意产品和服务。

  (参见《文化科技蓝皮书: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8)》p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7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