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微视频在国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非遗”视频传播美好价值观
来源: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  作者:陈雪   发布时间:2018-12-06

  蓝皮书指出,中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向微视频化转型,微视频国际传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互联网企业微视频平台将在国内市场饱和后开始大量征战海外市场,内容下沉,争夺优质内容资源。对于日益走向国际的中国微视频传播,价值观的传播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蓝皮书指出,分析显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YouTube媒体平台上的197个视频涉及话题广泛,分为音乐、舞蹈、戏剧、建筑、绘画、编织工艺、器具、习俗、技术、自然环境保护、未成年人教育和教科文组织会议或工作共12类。

  从十二类话题的占比可以发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频侧重于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即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习俗、编织工艺、技术等,占比达63%;而物质类文化遗产,如建筑,占比为26%。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更代表了一个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教科文组织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传播“非遗”,旨在鼓励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尊重民族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促进文化多样性,因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这折射出教科文组织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

  在197个点击量过万次的视频中,关于中国文化遗产的视频共有19个。在这些视频中,主要介绍中国政府的文化保护工作,包括出版书籍、设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设传统文化教学课堂、建立博物馆等。视频塑造的是一个充满责任感与担当的政府形象。可以看出,“非遗”重视个别少数民族或人口基数小的民族的文化抢救,如内蒙古呼麦歌唱、新疆地区玛纳斯文化、侗族大合唱、海南黎族编制工艺、福建土楼等。挽救和保护世界各国的“非遗”也是一项公益事业,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