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广州蓝皮书: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报告(2018)》的主要观点
来源: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报告  作者:广州蓝皮书-广州志愿服务组织课题组   发布时间:2018-12-12

       1. 全书由总报告、十一个专题报告组成,共32万字

  总报告从宏观角度勾勒出新形势下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思路,专题报告分别从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历程、队伍结构、运营模式、功能变迁、服务领域、制度化建设、专业化建设、支持体系、特色分析、发展趋势、典型案例分析等方面对广州志愿服务组织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探讨,全面盘点了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历史与现状,解读志愿服务组织发展趋势。

       2.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双管齐下,主观指标、客观数据平分秋色

  根据广州志愿服务组织活跃程度、人员规模等因素,为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代表性,课题组选取了各区志愿者协会、社区志愿组织(包括社区家综志愿团队)、企事业单位志愿服务队、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下属代表性总队、专业服务志愿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民间公益组织等八类志愿服务组织进行问卷发放。问卷由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填答,每个组织填写一份,共计发放253份问卷。通过统计,共回收有效问卷236份,有效回收率为93.28%。在分层次配额抽样的基础上,课题组还选取了29个志愿服务组织进行深度访谈,以求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广州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现状。在取得丰富的第一手主观数据资料的同时,课题组根据研究内容确定所需要的客观数据,并与客观数据的来源部门逐个联系、沟通,然后通过座谈会、网上征询等形式向各来源部门收集相应数据,作为问卷调查的有效补充。

       3. 政府职能部门联合推动,共促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发展

  近年来,广州团市委联合广州市文明办推动“志愿之城”建设,以“志愿时”管理服务系统、“志愿驿站”服务阵地、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资源平台等,实现共青团组织带动青年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潮流。同时,广州市义工联、红十字会等在各级政府部门指导下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市义工联已建立起自己的志愿者组织联络平台,有自己的官网,能够通过统一平台发布志愿服务需求信息,志愿服务组织可通过统一平台录入志愿者服务时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经初创萌芽、多元推动、快速发展、提升发展、规范发展等五个阶段,广州市在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方面已形成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文明委统筹、文明办牵头,民政局行政管理与支持,团市委组织协调”的管理格局,多方联动,共同推动了广州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4. 社会参与是促进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最大能量源

  随着志愿精神的普及、志愿文化的影响力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到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或者公益活动中,他们在诸如亚运会、春运、迎春花市、马拉松、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以及2017年举行的全球财富论坛等大型活动中提供志愿服务。许多组织反映近几年越来越多人愿意主动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愈加完备的培训制度让志愿者数量增加的同时,服务水平也大大提升了。

       5. 专业能力不足是当前广州志愿服务组织普遍面临的较大问题

  志愿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发展,要求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增强其专业性,尤其是组织能力建设。随着服务外延的扩大,人民对志愿服务的理解已经不再停留于简单的爱心互助层面上,而是将其理解为更为专业化、科学化的综合行为,这对志愿服务组织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广州志愿服务组织还存在专业性不足,尤其是领袖“掌舵”能力不足,对于组织管理、系统运作、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性内容并不了解;而中层管理者对于组织的志愿服务项目运作、经费使用与管理等知识储备不足;一线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技巧不够娴熟,欠缺专业理念和手法的学习,从而产生一些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团队能力建设将是组织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全面提升团队能力,才能让组织往更为专业的方向良性发展。

       6. 三十一年探索积淀,广州志愿服务组织人才队伍结构量质齐升

  在规模结构上,志愿者数量持续攀升,志愿组织稳步增长,队伍规模出现分化;在年龄结构上,青年是志愿组织人才队伍的主体构成,但长者、少年儿童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志愿组织全民参与特性显著;在身份结构上,党员志愿者所占比例不多,企业志愿组织发展迅速,“专职+兼职”“社工+志愿者”成为志愿组织人才队伍的新特征;在智能结构上,人才队伍的学历水平以及专业水平持续提高,推动志愿组织队伍结构优化升级;在地缘结构上,志愿组织人才队伍的发展突破地域限制,非户籍人口成为志愿组织人才队伍的重要构成;在动态结构上,大部分志愿组织为活跃型志愿组织,队伍结构保持相对稳定,但在志愿者活跃度上呈现两极分化。

       7. “政府促进、社会推动、市场助力、个人参与”成为新时期广州志愿组织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的四大动能

  回顾广州志愿组织的发展历程,政府“看得见的手”始终伴随着广州志愿组织的成长。其中,青年志愿服务以及社区志愿服务是政府着力最深的两个领域。1994年,在团中央的发起与领导下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广州团市委敏锐把握志愿服务发展的形势,大力推动广州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1995年,迅速建立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启智组、松柏组、助残组等小组,开展对儿童、长者、残疾人等特殊对象的志愿服务。在区级层面,各区团委也纷纷建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开设热线服务、开展青少年成长、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形成了一批批青年志愿者队伍。与此同时,广州社区志愿服务在政府行政力量的推动下也得到了迅速发展。1997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社区服务工作1997~1999年发展规划》,提出“深入开展志愿互助服务活动,逐步实现志愿互助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任务和目标。要求到1998年,95%以上的街道、居委会要建立起社区志愿服务者组织,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的参与率分别达到15%和50%以上。”在“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推动下,广州很多的志愿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以获得“行政赋权”的方式实现了组织人才队伍的初始发展,也为志愿组织的人才队伍进一步扩大发展做好了人力资源的储备。

  进入21世纪,伴随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趋势,广州志愿组织的发展开始从政府主导模式中逐步挣脱出来,行政赋权的动能模式开始发生变化,志愿组织人才队伍发展动能走向社会化、多元化。社会赋权、市场赋权、个人赋能成为志愿组织发展的新动力。

       8. 互联网成为志愿组织优化人才队伍管理和服务模式的重要手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互联网开放、平等以及对传统权威消解的特质与志愿服务的许多特性和理念是相吻合的。互联网的发展,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仅有效推动了志愿精神的传播,而且使志愿工作与志愿服务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调查显示,广州84.8%的志愿组织拥有自己的网络平台(官网、微博、微信等),在志愿者招募过程中,利用自有宣传渠道(活动、官网、微博、微信等)的志愿组织占受访组织的43.5%,远高于现有志愿者介绍(25.2%)、志愿者协会/联合会等志愿服务行业组织招募、转介(19.5%)、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主动联系(7.3%)以及街道、居委会等推荐(2.6%)。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志愿组织宣传推广、开展志愿者招募工作的首要渠道。启智志愿服务总队之所以能迅速实现志愿人才队伍的扩大,就在于在国内率先使用了网络化运行的手段,通过建立广州青年网、志愿者电子邮件报名制度、志愿者QQ群、论坛交流机制、推出网络版“志愿者百问百答”,推出了国内第一本网络杂志《youth.name》,并推出网络商店,筹集志愿经费等手段,较早地将互联网与志愿服务融合,以互联网为手段,为更多人了解启智提供了开放的平台,同时QQ群、论坛交流等技术的应用,也使志愿者管理骨干与普通志愿者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及时。在启智模式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广州志愿组织也在不断深度“触网”。

       9. 广州志愿服务组织运营模式呈现出两大系列九种模式

  根据调研,广州志愿服务组织的运营模式呈现多元发展的场景。本报告从资金来源和动力来源两大维度将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划分为两大系列、九种模式。第一系列从资金来源维度进行研究,广州志愿服务组织的运营模式概括为政府支持模式、外部捐助模式、携内联外模式三种。第二系列从动力来源维度进行研究,广州志愿服务组织的运营模式具体分为团队内驱模式、自助发展模式、社会责任模式、边缘支持模式、精英领航模式、事业发展模式六种。

       10. 广州志愿服务组织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提供服务参与、实施关爱扶助、有效促进融合、传播倡导公益、助力协调发展、普及社会教育等六大方面

  从本课题有效回收的236个志愿组织调查问卷和现场调研28个志愿组织的资料分析,广州志愿组织活跃程度较高,服务项目遍及敬老助残、扶贫帮困、环境保护、大型活动、青少年服务等各领域,显现了志愿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功能作用。在实施关爱扶助方面,广州不少志愿组织纷纷在残疾人群、长者人群、青少年群体、外来务工群体、困难家庭群体等特殊群体需求方面,积极开展分类服务,针对性发挥关爱帮扶的志愿服务功能,使自身服务更匹配受助群体所需。同时,它们弥补了社会公共服务的不足,关爱帮扶弱势群体的日常生活所需,体现了志愿组织社会价值。在促进融合方面,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在广州工作和生活,如何让他们及其家庭愉快地融入本地,与本地社区及本土居民和谐共处,是政府部门的重点工作,也是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志愿组织开展面向外来人口群体的志愿服务,则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促进双方融合关系的构建与发展,缓解双方在日常生活、思想理念差异而造成的冲突矛盾,体现志愿组织在社会融合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志愿组织除了直接服务、统筹管理、同业支持等功能价值外,还可发挥正向传播的社会功能。这当中既有协助党政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和社会政策传播,也可通过自身组织专长研发志愿项目的实施,进行公益倡导。另外,伴随广州市大力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实施,在遍布全市的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招募培训辖区志愿者(义工)并组建管理志愿者团队(小组),然后开展社区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科普教育、社区文化、生活常识等服务讲座。另一方面,民间志愿组织根据自身服务领域的专项细分,不定期开展多种类型的社会教育志愿活动,此外,由于广州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在中西文化、艺术交流、运动体育、商贸展览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传播地位,广州志愿服务组织一直在这些领域发挥着宣传推广的社会教育功能。

       11. 广州志愿服务组织的社会功能更加扩展

  随着广州志愿服务领域多元化与专业化的发展,志愿组织类型将会越来越丰富,分工越来越细化,改变过往功能单一、服务领域单一、管理方法单一、资源来源单一的旧局面,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效能。此外,进入新时代的广州志愿服务事业,未来为改善花城人民美好生活,共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格局的全新目标,将会推动不同服务领域的广州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功能进一步扩大。不论是“广州市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指导委员会在2018年初启动的“花城有爱.志愿同行”十项志愿服务专项行动,还是近年持续实施的“邻里守望“社区志愿行动,以及敬老助残、扶贫济困、环境保护、权益保护、公共卫生、扶贫攻坚、应急救援、文明倡导、青少年成长等长期服务领域,都需要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在社会功能上,更好地对应社会发展背景与发展需求,进一步扩大自身组织功能的社会影响力,与整体城市同频共振,紧密配合。

       12. 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功能的国际化程度更加增强

  志愿服务组织工作一方面是工青妇残等群团组织、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的长期工作载体,另一方面,志愿服务组织的成长成熟与国际化功能价值的体现,也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广州志愿服务一直有面向港澳台地区及国际志愿组织的对外交流传统,当前,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及“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继续扩大和深化志愿组织对外双向交流的国际化功能,这包括了 “请进来”交流学习的原有模式,以及日渐发展的中国志愿服务“走出去”模式的实施。通过国际间相互志愿组织之间的观念交流、信息共享、项目合作、技术互助等方式内容的交流,拓展以广州为代表的中国公益志愿组织国际新形象,这既符合志愿精神和人道主义,又是广州志愿服务国际化和志愿组织功能建设的共同需要。

       13. 从志愿服务组织的活动区域及工作领域两个维度展开对广州志愿服务组织的领域分析

  在活动领域方面,广州志愿服务的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区,其余重要活动区域是社会福利机构、教育机构、农村(含城乡结合部),显示出广州在城市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具有优势,但是仍需推动志愿服务对其他活动区域的覆盖。其中,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主要活动区域是在城市社区(77.0%),其次是社会福利机构(52.6%)、教育机构(43.9%)、农村(30.4%),而企业机构、党政群体、境外机构等领域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相对较少,均不到20%。在工作领域方面,广州志愿服务的工作领域主要分类有助老服务、青少年服务、助残服务、社区便民服务等。其中比例最高的是助老服务,比例为63.6%,其次是青少年服务,比例为60.6%。而助残服务比例为42.0%,排在第四位。从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的主要领域来看,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的领域主要是围绕社会的弱势群体。相对而言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在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服务、应急救援、扶贫开发等专业技术较强的志愿活动的比例较低。

       14. 高效有序的志愿者注册机制确保广州志愿服务组织规范运作

  建立和完善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注册管理是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制度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从2003年以来,广州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进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大力推动志愿服务组织的规范化发展。2003年,广州市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全市志愿者组织工作在规划、管理、指导、考核有了机制依据。同时,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研发了志愿者注册登记电子管理系统,开通了全市志愿者登记管理的专门网站,为志愿者网上注册、信息反馈、活动交流等提供平台。2011年全国首创的“志愿时”系统作为志愿服务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实现了对志愿服务招募、培训、运行、管理、交流、研讨、维系、激励、保障等的信息化管理流程。依托“志愿时”系统,全面优化志愿服务管理流程,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市统一规范的志愿者注册登记、招募培训、服务记录等制度。正如某志愿者组织负责人所言,“志愿时影响比较大,对于志愿者的激励奖励有很大帮助,将表彰标准确定下来就很了不起”。截至2017年2月,在“志愿时”平台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达9924个,注册志愿者总数逾137万人,注册志愿者(义工)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已达15%,人均服务时间超过16小时。为统一规范管理全省志愿者登记注册机制,广东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即“i志愿”在2018年全面推行使用,广州“志愿时”系统的相关数据逐步转入“i志愿”平台中。

       15. 日益规范化的组织内部管理成为广州志愿者组织规模发展的重要特征

  从2013年起,广州志愿者组织在管理架构大胆突破、创新,以广州志愿驿站联合会的成立为标志,借鉴现代公司法人治理模式,采用理事会、监事会、执委会“三会合一”的法人治理模式,这三会是互相制衡、互相监察、相互透明的,通过让志愿者以理事、委员、监事等不同身份参与志愿驿站管理,有机地将资源方、督导方、执行方的精力整合。这种治理结构上的创新尝试是广州志愿者组织迈向专业化与规范化的重要里程碑。对志愿者培训是志愿服务组织加强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不仅能提升志愿者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而且是实现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调查显示,97.4%的志愿组织会对志愿者进行上岗前培训,65.4%的组织在不断加强志愿者的培训 ,42.5%的组织还将为志愿者提供“培训机会”作为一种激励机制89.1%的组织会定期根据志愿者的表现给予表彰。

       16. 志愿服务组织专业化建设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的专业化、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化、志愿服务内容的专业化、志愿服务项目的专业化等方面

  组织管理的专业化,表现为组织架构健全、组织运行制度化、拥有专业培训;

  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化,表现为志愿者拥有专业志愿服务精神、志愿者主要由专业志愿者构成、志愿者具备一定专业服务技能/职业证书/从业资格证;志愿服务内容的专业化,表现为从事专业领域志愿服务、专门/专注从事某一领域、具有一定服务经验和积累;志愿服务项目的专业化,表现为项目策划专业化、项目实施专业化、项目评估专业化。

       17. 从志愿服务组织的资源供给来看,以广州公益创投为代表的“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同步联动的专业化资源动员体系基本建立

  首先,政府有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为志愿服务组织的生存提供了资源,为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创造了空间,为志愿服务组织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指出了方向。一是善用政策,敢用政策,为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合法性保障;顺应形势,勇于改革,为志愿服务组织开拓发展空间;三是强化扶持,科学干预,为志愿服务组织提供资源保障;四是政社合作,良性互动,为志愿服务组织排忧解难。其次,市场有支持。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社会责任,或捐款、或建立志愿服务团队、或举办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等就变得越来越普及。一是企业配合投入巨量资金支持公益慈善活动;二是“慈善为民”的理念,“羊城慈善为民”行动的开展,也全面提升的广州现代慈善事业发展水平志愿组织有能力:有专业行动的非营利组织

  再者,志愿组织有能力。一是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专业化能力不断增强;二是志愿服务组织的资源动员能力不断提高,精准服务受众的水平不断提升;三是志愿服务组织面向社区、扎根基层、服务公益的价值取向嵌入民众需求,获得了可持续发展动力;四是志愿服务组织全行业链基本形成,支持型志愿服务组织(公益机构等)不断涌现。第四,民众有需求。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人们的心态和需求也发生了明显转变。其中的一个显著转变就是,不同阶层、群体的对于志愿服务的心态差异性十分明显,流动人口关注自己的子女能否入学,普通民众关注的教育技能和教育回报,中上阶层关注的是个性化教育和通识教育,现有的志愿服务虽然能够满足基础的需求,但无法保证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

       18. 目前,广州多元兼容的支持体系尚未建立,制约了志愿服务的自主性

  有志愿服务组织在访谈过程中就表示“凡是政府支持力度较大的红头文件,通常都能够顺利落实”,这对于很多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有力的支持,但也是存在着当“社会认同认知度,爱心企业的关注、媒体的关注度不够时,志愿服务组织获得的外部支持较少,就只能通过内部力量去推动”,这就使得很多志愿服务组织容易犯“政府依赖”症,而自身对于拓展市场资源,扎根社区服务,培育组织品牌的积极性就会下降。此外,凡事靠政府,使得很多志愿服务组织的活动同质化、重复性特别严重,并且在活动时间安排、活动环节推进也都“趋同”,这就不利于志愿服务组织的自主性和内生性发挥,也不利于广州志愿服务组织的独立性培育。

       19. 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呈现出组织类型多样化、运行管理制度化、服务内容精细化、资源渠道多元化、队伍培训专业化五大特色

  广州志愿服务组织按照组织背景以及是否注册两个标准可划分为八类:一是由党政部门主办的官方志愿服务组织;二是高校团委指导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三是带有国际志愿服务组织背景的,在广州地区设立的分支志愿服务组织;四是企业背景的,由企业组织发起的企业员工志愿服务组织;五是由志愿服务领域的模范人物发起的个人魅力型的志愿服务组织;六是由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发起的志愿服务团队;七是公益性社会组织;八是未登记注册的民间草根志愿服务组织。

       20. 广州志愿服务组织运行管理制度化

  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在组织管理方面逐步向制度化方向发展,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组织对内的管理制度,如行政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章程、业务操作流程等;二是组织对外的管理制度,如志愿者管理制度、激励评估制度等。对广州志愿者的管理、服务、培训和保障形成了制度化的文件,对于减少志愿者的流失,巩固志愿组织的建设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1. 广州志愿服务组织资源渠道多元化

  广州志愿服务组织的资金来源不仅仅只是依靠政府的资助,而是采取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式,采用寻求企业的赞助和社会的捐赠等多种途径,拓宽资金的渠道和来源,增强组织的造血功能。具体而言,第一,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交流会、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平台,提升项目的运作和宣传推广能力,努力争取各方资源,吸引投资者;第二,积极参与国家精准扶贫,整合社会资源,为当地改善条件;第三,根据志愿服务的服务内容,积极争取社会资源的捐赠和支持,为志愿服务筹集资源;第四,利用组织发起人或负责人的社会身份,吸引媒体资源、增强社会关注度。

        22. 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呈现出社会化、规划化、专业化、信息化、品牌化、国际化等六大趋势

  “一核多元、多元共治”背景下的社会化发展趋势。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作为一个重要部分进行阐述,因此,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将会通过各类社会组织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志愿服务组织的社会化成为必然。但是,结合中国国情和广州特色,志愿服务组织的社会化发展要体现“一核多元、多元共治”的原则,即坚持党的领导,包括党对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统筹和支持,党的宗旨和理念在志愿服务组织的活动中充分体现,并且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发挥指导作用。同时,激励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多元发展,吸引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人士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发挥骨干作用,从而构建繁荣兴旺的广州志愿服务发展格局。“政府市场双擎推动”下的规范化发展趋势。亚运会后,广州志愿之城建设推动了志愿服务组织的快速成长和规范化建设。“政府市场双擎推动”促进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化发展。广州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是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一大动力。另外,市场化、项目化运作,是促进志愿服务组织走向规范化发展的另一“引擎”。广州市2011年启动“志愿服务工作交流会”,各类公益机构、志愿组织需要通过设计和展示具有吸引力的服务项目,获得专家和大众的认可,从而获得工商企业、公益基金的资助。志愿服务市场细分下的专业化发展趋势。在志愿服务专业化的进程中,广州组建了4364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志愿服务队及网络文明志愿服务队,220多支企业、行业志愿服务队,1900支市属高校、专职技校(院)、中小学校学生志愿服务队,27支行业性志愿服务队,28支常态化志愿服务总队和115支助残志愿服务队,并完善志愿者培训体系,促进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其中组建交通、应急、外事、科普、旅游、气象等7支专业型行业志愿服务队伍,凝聚志愿者11574人,近一年来提供了780场次志愿服务。可以预见,随着广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的复杂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志愿服务组织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提供更具针对性和精准性的志愿服务是必然选择。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的信息化发展趋势。早在2010年亚运会期间,广州市就开发运用了“志愿时”系统,对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项目实行在线管理,为志愿者沟通交流、组织管理、志愿时间记录以及激励管理等提供在线平台。中山大学学生2011年研发的“米公益”APP,结合移动互联网,为草根NGO搭建共享网络平台。现有志愿服务系统存在操作复杂,系统架构不合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志愿服务信息化的推进。因此,推进“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建设,使志愿者资源、志愿组织资源、互联网资源以及社会志愿服务等资源通过平台实现重新整合,才能实现志愿服务效益最大化。“社会创新驱动”背景下的品牌化发展趋势。广州市确立的“全球活力城市”、“国际商贸城市”建设,对于城市品牌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志愿服务组织的品牌化也带来机遇和挑战。在品牌打造过程中,广州市志愿服务组织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品牌专业性不强,缺少特色。有些志愿服务组织虽然做了很多事情,社会效果也很好,但是缺乏提炼和宣传,不能形成品牌效果等。为此,要提升志愿服务组织领袖和骨干的品牌意识,配合广州国际城市品牌的建设需要,打造引人注目、赢得赞誉的志愿服务组织品牌。“深化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先行先试”的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就要积极探索国际化路径,为全国提供经验。亚运会、财富论坛等大型赛会在广州的举办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志愿服务的国际化发展无疑为广州增添了许多亮色。政府购买家综服务,采取“社工+义工”的模式服务当地社区居民,服务对象就包括了在地的外国人。广州志愿者驿站国内外人都可以参与体验,去做志愿服务。在医疗、养老、残障、环境生态保护等具有国际通性的问题领域,广州市志愿服务组织一直在做积极的探索并不断积累经验,为国际性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另外,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基金会的支持下,广州志愿者也走出国门为服务国居民开展志愿活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