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呈现普惠金融、合作联合、风控监管三大发展特征
——《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与治理发展报告(2018)》指出
来源:互联网金融创新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19-01-23

  2019年1月13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经济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互联网金融创新蓝皮书: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与治理发展报告(2018)》。

  蓝皮书指出,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呈现普惠金融、合作联合、风控监管三大发展特征。

  1. 普惠金融在路上

  互联网金融浪潮来临之前,中国金融体系长期遗存的弊病之一是资金供需方的不匹配及由此导致的居民财富水平偏低。受制于传统理财产品门槛要求和股票基金交易等知识经验的专业性,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闲置资金的管理仅局限于银行储蓄。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13年的全球消费者信心调查,中国内地有31%的消费者选择将收入的20%以上用于储蓄,而其他国家如此选择的消费者比例平均在10%。另外,由于抵押物和信用记录的缺乏,互联网金融浪潮前的融资难现象亦不容乐观。数据表明,中国13亿人口中,仅有约3亿人曾尝试并成功贷款。互联网金融诞生后,依靠其即时、广泛和几乎为零的边际成本优势一举打破了金融服务脱离普通消费者的状况。过去几年,普惠金融这一议题持续酝酿、发酵与升温,并在2017年进一步发展壮大。

  2017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聚焦小微企业和“三农”等提升服务能力,银监会也发布了《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要求大中型银行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建立“五专”经营机制,筑牢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基础。2017年,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先后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也宣布成立普惠金融部,全面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

  过去五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公司都在普惠金融领域蓄势发力,余额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京东白条等一系列产品服务悉数上线,在运作流程上化繁为简,借助平台数据和低成本优势迅速渗入长尾客户市场。而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技术类公司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金融事业部,其规划布局之中或有进军普惠金融的意向与打算。如今,银行这一传统金融机构也着手成立了普惠金融部门,关注消费金融领域,重视对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的服务,这使普惠金融迎来了广泛响应、快速发展的好时期。

  2. 合作联合成趋势

  互联网金融的可观收益和巨大潜力吸引了众多企业及资本的参与,P2P平台、众筹平台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打车软件、理财产品等补贴式营销手法,都体现了行业的份额争抢和激烈竞争。商场上没有永远的对手,经历了一番硝烟弥漫和问题平台的暴露和退出之后,各互联网金融公司及传统金融机构开始谋求全面紧密的战略合作,以促进自身的创新、转型与成长。

  2017年3月,中国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6月,中国农业银行与百度、中国银行与腾讯均达成战略合作,BAT三巨头成功牵手四大行中的三家银行,昔日的竞争对手成为如今的事业伙伴,而四大行中的中国工商银行也在6月和11月先后同京东和360集团签署了全面业务合作协议。此外,交通银行与苏宁、华夏银行与腾讯、光大银行与京东、中国电信与小米也在2017年达成了战略合作。在双边合作频频宣布的同时,中国银联联合40余家商业银行于2017年5月正式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以多方合作的模式挖掘市场的机会与需求。

  除了营利性企业的强强联合,政府部门也积极投身互联网金融的合作浪潮中。2017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与腾讯签署《“互联网+”开发性金融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金融方面达成战略合作。阿里巴巴集团及其旗下的蚂蚁金服也于2017年先后同山西省、杭州市、福州市、西安市、雄安新区等政府事业部门签署协议、展开合作。6月,互联网金融协会与卢森堡互联网金融之家签署了《互联网金融领域合作备忘录》,证监会与澳大利亚证券投资委员会也于11月发布了《金融科技信息共享协议》,合作的基调延伸至全球的各行各业。

  互联网金融的内部及跨界合作,不仅为传统金融和政府部门带来了互联网思维下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转型,增强其实时性和普遍性,而且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打破核心金融信息壁垒,以较低成本获取交易信息、用户数据、风控模型和技术经验的条件,有助于更好地服务弱势群体及小微企业,共同打造更加平等、普惠、透明、开放的金融环境。

  3. 风控监管是主调

  初期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实务走在法规前,部分初创公司在缺乏风险控制和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冒险操作、随意运行维护,从业人员缺乏系统培训和合规意识,加之消费者和投资者金融常识匮乏、风险观念淡薄,互联网金融领域问题严重、事件频发。以最为典型的P2P网贷为例,根据零壹财经统计,截至2017年12月31日,零壹数据监测到的P2P网贷平台共5503家(仅包括有PC端业务的平台,且不含港台澳地区),其中正常运营的仅有1539家,问题平台达到3964家,占平台总数的72%。在P2P网贷行业乱象丛生的2013~2014年,几乎每天都有一家问题平台被曝光。2015年,银监会宣布机构调整,正式将个体网络借贷纳入其普惠金融工作部的监管范围,结束了监管无主体的真空状态。2016年,《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指引》先后颁布,开始从实施细则层面规范网贷行业。

  步入2017年,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风控监管政策密集落地,专项整治活动持续推进。1月,央行着手对聚合支付平台进行摸底,依据第三方支付专项整治方案《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无证经营的处理方式进行严厉打击;2月,银监会出台《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进一步对网贷行业进行规范引导;6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十七部委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文件,对下一步清理整顿工作进行详细安排;7月,保监会发布《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对包括网贷平台的信保业务予以全面规范;同月,《关于对互联网平台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从事违法违规业务开展清理整顿的通知》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再出整顿重拳;8月,银监会正式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标志着网贷行业“1+3”(一个办法、三个指引)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12月,央行下发《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在支付创新业务、收单业务、代收业务、支付业务系统接口等方面明确监管规定。

  严格谨慎的风控自律和松紧有度的监督管理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互联网金融领域在经历了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野蛮生长及事件频发后,目前在政策法规引导监督下逐渐走向成熟。当然,互联网金融始终是个时新时变的行业,现有的规范准则满足不了其未来的革新进步需求,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风控监管仍将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主调。

  展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与趋势,数字普惠金融、开放合作联合及风控合规监管仍将是未来3~5年的主旋律。依托数字化、电子化技术的数字普惠金融,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优化整个金融市场,为贫困人口的减少、贫富差距的缩小、金融需求的满足提供新的机遇与动力。伴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愈加多样、专业、精细、包容的发展趋势,跨地域、跨行业、跨机构的合作势必成为未来的主流,以达到互利互信、和谐发展的共赢格局。而为了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行业的参与者与监管者也必须在合规、风控上达成共识,携手建立一套合理完善且灵活动态的风险治理体系。

  (参见《互联网金融创新蓝皮书: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与治理发展报告(2018)》p4-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