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四川川剧专业人才断档,流失严重
——《四川蓝皮书: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9)》指出
来源:四川蓝皮书  作者:吴禹霖   发布时间:2019-09-19

  2019年7月24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四川蓝皮书: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9)》。

  蓝皮书指出,目前,四川省公有独立建制川剧院团仅存19家,从业人员不足700人。其中,保存基本建制且独立编制(不少于30人)的戏曲院团仅有四川省川剧院、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和成都、自贡、内江、遂宁、南充市川剧院(团)等7个,其他非事业单位的川剧院团留不住人才,人员流失严重。另外,相当一部分市、县基层川剧团目前实行人员编制“只减不增、退一减一”的政策,也难以吸引年轻川剧演员的目光。很多市、县的川剧团20多年来没有新进过一名年轻川剧演员,如威远县川剧团曾于1950年、1958年、1963年、1977年、1987年招了五届学员,此后再未招过学员;乐山市川剧团从1995年到2016年二十年间也没有招过年轻演员入团。当前从业的川剧演员平均年龄大多在50岁,5年后老龄人员到期退休,川剧团就会难以为继。绝大多数市、县级剧团由于一直没有新进人员,不仅生、旦、净、末、丑的演员行当不齐,乐队行当也不齐全,如乐山市川剧艺术研究院缺乏管弦乐师,剧团的软场面人员不足。除了演员、乐队基本行当不齐全外,编剧、导演、舞美等重要的艺术岗位也非常需要人才。另有部分戏曲院团人员在院团改制后被分流、转岗,或者院团本身被并入综合性文化机构,如文化馆、文化中心,或者演艺公司等,丧失了独立决策的权利和发展空间,创演的重心被迫转向小品、歌唱等综艺节目。川剧的变脸、滚灯、水袖等技巧变成娱乐节目,川剧演出场次越来越少,川剧演出时间碎片化。折子戏、大幕戏等剧目难以经常性演出,导致以川剧为主的地方戏曲艺术不断退化。此外,四川省民营剧团和民间班社演职员普遍老化、剧目陈旧、收入无保障、生存困难,如由于创作经费缺乏,严重制约了绵阳天青苑川剧团原创作品的生产,只能年复一年地演老戏。遂宁市船山区弘扬川剧团常演的是100多个传统剧目,没有新创排的剧目。

  值得欣慰的是,最近两年川剧新人培养出现新的进展,泸州和内江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各招收30名川剧学生,委托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进行培养,为四川省川剧振兴注入新的力量。

  (参见《四川蓝皮书: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9)》p240~24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5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