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是改善就业
——《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9)》指出
来源:财政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19-09-19

  2019年7月26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9)》。

  蓝皮书指出,在促稳保稳的目标中,首要目标是稳就业。就业稳定,不仅包括劳动者有工作岗位,还包括就业状态的改善。就业状态包括就业充分、就业稳定和就业公平。就业状态实际上包含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收入分配等多方面的综合信息。财政政策以改善就业状态为首要目标,能够综合体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大政策目标。只有就业状态改善了,扩大内需才有基础,改善供给质量才具备条件,供需结构性脱节才能真正改善。财政政策以改善就业状态为首要目标,也就抓住了公共风险的主要源头,为公共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基本依据。

  从总量上看,我国就业人数保持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同比增加10万人,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降至近年来的低位。2018年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1万人。但是,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人口结构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相互交织,就业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

  第一,劳动力可供量下降。我国人口老龄化有加速发展趋势。图2显示了2007~2017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及占比,图3显示了2015~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及占比。从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呈上升趋势。根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1亿人,占总人口17.33%。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近35%。研究表明,我国已经跨越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劳动力由无限供给转变为有限供给。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青壮年劳动力大幅减少,劳动力可供量下降。即使以宽口径的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考量,2010年以后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在不断下降。

  第二,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影响就业的充分性。通常采用求人倍率这一指标反映一个统计周期内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即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第二季度求人倍率为1.23。局部行业、局部地区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难以实现充分。就业不充分,企业生产增加和劳动者收入水平提升面临制约,直接影响投资和消费需求。

  第三,人口流动的地域分化明显,影响就业的稳定性。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12月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从2015年开始,全国流动人口规模连续三年出现缓慢下降趋势,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特征明显。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规模仍然较大,人口流动的地域分化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稳定性。就业稳定性差,直接影响劳动者收入和企业利润增加,制约投资、消费需求的增加。

  (参见《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9)》p32-3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7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