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儿童校外生活“影子教育”痕迹明显
——《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指出
来源:儿童蓝皮书  作者:吴禹霖   发布时间:2019-09-19

  2019年8月20日,中国儿童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了《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 。蓝皮书通过典型城市多阶段分层抽样法对全国10个城市近15000名城乡儿童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呈现中国儿童校外生活状况、特征及其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影子教育(shadow education)”是指学校正式教育的投影,也就是在东亚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的儿童课外班现象。

  调查显示,从课外班参与比例上看,儿童上学日参与学科辅导的占比最高,为66.5%,其他依次为文艺特长(58.2%)、体育特长(53.9%)、科技兴趣(35.7%),在周末也呈现类似的趋势。暑假期间,仍然是学科辅导的课时最多,平均为15个课时,其次为体育特长,平均12个课时,而文艺特长和科技兴趣则分别为10个课时和6个课时。从课外班参与目的上看,应试教育仍然有较大影响。除提高成绩(44.39%)之外,掌握知识(32.83%)、掌握学习方法(21.00%)、培养学习习惯(17.81%)、先学有优势(10.58%)等目的也被选择。这表明,儿童参与课外班的最主要目的仍然是学习、成绩和考试,只不过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儿童不再以单纯的实现升学目标(8.14%)和培优/竞赛(3.82%)为直接目标。在课外班形式上,尽管当前互联网普及程度很高,但线下课程仍然是主流,占比为71.85%;同时选择线下课程和网络课程的次之,占比24.29%;只选择网络课程的比例远远低于预期,占比仅为3.86%。可见,无论是课外班参与比例和目的,还是课外班参与形式,都说明在儿童校外生活中,“影子教育”痕迹严重。

  一方面,校外生活的“影子教育”现象加重了儿童的课外负担。当下,家长和学生越来越关注如何在竞争性考试制度中成为优胜者,当学校教育难以满足竞争性考试制度下家长和学生这一需求时,为了保证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有的教师和家长变相鼓励学生参加课外补习。课外教育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课外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出现,但呈现一种管理混乱、缺少约束的野蛮生长状态。正如《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明确指出的那样,“近些年来,一些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非学历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以下简称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

  另一方面,校外生活的“影子教育”现象也降低了儿童在其他校外生活方面的质量。儿童校外生活时间是有限的,严重的“影子教育”必然会压缩其他校外生活的时间和机会。调查显示,上学日,幼儿园平均睡眠时长为9小时47分钟;小学二、四年级为9小时25分钟;小学六年级为9小时13分钟;初中为8小时。儿童睡眠低于10小时的比例,在幼儿园阶段为54.04%;中小学生睡眠不达标率为78.30%,其中,小学生睡眠不达标的比例为76.93%(二、四年级小学生睡眠不达标率为75.49%,六年级小学生睡眠不达标率为79.57%),初中生睡眠不达标的比例为80.78%。

  可见,在连睡眠时间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留给儿童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这就严重压缩了他们进行休闲娱乐、自由玩耍、社会实践的机会。

图片8

 

(参见《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p23~2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8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