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民办教育未来发展需重点关注五大领域
——《民办教育蓝皮书:中国民办教育产业发展报告(2019)》指出
来源:民办教育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19-09-19

  2019年8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共同发布了《民办教育蓝皮书:中国民办教育产业发展报告(2019)》。

  蓝皮书指出,民办教育未来发展需重点关注五大领域。

  (一)国际教育规模扩张,行业壁垒越来越高

  据德勤报告,新修订的《民促法》不仅能够推动民办国际学校、双轨制学校和双语学校等国际化教育的迅速扩展,还能为语言培训、游学、出国服务等教育业务提供庞大的市场需求。而且2017~2020年三年间,以民办教育为主体的国际学校数量将会从367所增加到2600所,面临着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教育全球化理念和人才市场需求发展,出国留学已从原有的中产阶层渗透到普通中等家庭。依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可知,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第一次超过60万人,具体人次高达60.84万,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11.74%,连续维持着全球最大留学生生源国的地位。

  目前国际学校并没有形成绝对的领头企业,现有较具规模的国际学校集团均经历了15~25年的发展过程。由于国际学校对土地、资本、师资力量及品牌沉淀的高要求,国际学校市场分散度高,据华创证券称,前八大市场竞争者的集中度低于20%,属低集中竞争型。然而对于新进入者,行业壁垒将越来越高,原因主要来自政策和品牌两个方面。

  新修订的《民促法》明确了义务制阶段不能举办营利性学校,政策对于学校的合规性要求越来越严格,这既体现在条文本身,也体现在执行层面。而如果将幼儿园和高中转成营利性学校,在税费方面的增加对于K12学校经营成本的上升也将提出新的挑战。同时,行业竞争壁垒高,学校赢利能力和扩张速度为发展关键,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是不容小觑。

  (二)高等教育稳定增长,资金风险依然较大

  2017年以后,伴随着新修订的《民促法》正式实施,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民办学校与公立学校的地位正趋于平等。尤其是在高校招生的组成中,民办高校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教育部的官方统计数据,2017年,民办高校的数量达到747所(其中包括265所独立学院以及1所成人高校),与2016年相比增添了5所。普通本专科招收学生人数达到175.37万,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1.51万人,增长0.87%;在校学生人数达到628.46万,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12.25万人,增长1.99%。硕士研究生招收学生人数达到747人,在学人数1223人。另有800所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各类注册学生人数达到74.47万。

  只有在拥有巨大资金能力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独自运行一家民办高等学校,而且规模化经营的挑战更加严峻。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领域面临着行业准入、人才、资本、品牌等多方面的壁垒。由于民办高等学校的资金基本都是举办者自己筹集,融资通道只有银行贷款和社会捐赠等模式,再加上民办高等学校的收入主要来自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形式略微单一。这种情形下将会使一些民办高等学校产生高风险的财务运行,如果发生生源市场衰败或者主要收入来源锐减的情况,都会直接导致民办高等学校难以稳定运营。

  (三)学前教育需求巨大,遏制过渡逐利行为

  2015年,随着国民经济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以及政府宣布二孩政策全面放开,2016年出生总人口达1780万,成为2000年以来的巅峰。今后,新生儿的数量也会保持逐步上升的情况。预计到2020年,学前教育的适龄人口将超过1.2亿人,这将为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庞大的群体需求。然而,到目前为止民办学前教育的整体生态包含各种类型的企业,竞争较为激烈。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沙莉所著的《北京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绩效与需求分析》中预测了北京市学前教育的未来需求。报告表明,今后三到四年之内北京市在园儿童数量以及幼教规模将连续增加,将于2021~2022年达到高峰值,然后逐步下滑,又从2024年起渐渐增加,而北京市对于幼教的需求将在2025年达到第二个高峰值。

  2018年11月15日的“幼教新政”计划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5%,普惠园覆盖率80%。2035年将构建覆盖城乡、合理布局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从而全面普及学前阶段教育。同时,该政策明确要求必须规范建立民办幼儿园,遏制企业单独建立幼儿园或将幼儿园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的过渡逐利行为,并且再次表明通过大力发展公办园和积极扶持民办园的形式来完成惠普性幼儿园比例达到80%的目标。此外,为了防止资本侵蚀学前教育的公益性质,将严格抵制民办园上市。虽然遏制过渡逐利行为不等于遏制民办学前教育,但是仍对民办园监管带来极大挑战。

  (四)教育科技迅速发展,有待完善行业应用

  一直以来,教育行业存在的资源错配等问题将伴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得到改进。随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和基础教育阶段的改革,教育科技、智能教育、教育融合将迅速潜入各级各类学校,各种产品应用持续推进,并改变着学校变革和教学生态。由此产生了智能排课、智能安防、智能教学、智慧校园等融合创新教育模式,正在赋能今天的教育。

  据教育部统计,全国普通高中1.36万所,比上年增加172所,增长1.29%;招生800.05万人,比上年减少2.87万人,下降0.36%;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89万所,招生3313.78万人,在校生1.45亿人,普通中小学智能转型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给民办教育科技产业带来巨大的机会,各种新业态和创业机构迅猛发展、方兴未艾,将产生数亿万级的投资市场及规模。但目前科技企业进入教育的融合创新还很不够。

  (五)新兴技术不断渗透,高效赋能不可忽视

  近年来,不断诞生的信息技术持续渗透着教育行业,如何将新兴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行业,从而为教育实行高质量的赋能成为难以忽视的问题。自适应学习发展是必然的一个趋势,新高考政策取消文理分科、英语听力和阅读分开考试、综合招生多因素考虑等有望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落实。

  虽然自适应学习平台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和学生应对新高考政策,但自适应学习平台依然面临来自技术和内容两方面的挑战:技术层面上,现在市场上的自适应学习平台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还停留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人机互动以及AI自我升级的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内容层面上,知识点分拆仍需解决,自适应设计的关键点在于灵活规划知识点路径,分拆不够细化或损失部分内容就会直接降低学习质量。

  此外,智能机器人、STEAM教育、智慧校园的建设都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各级各类教育。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教育的渗透目前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校园安防中有典型的应用,但在其他类型学校及应用场景中还有待提升。STEAM机器人教育面临教育理念误导、教学方式偏颇、课程设计揠苗助长三方面的挑战。同时,当前智慧校园还存在校政企合作不足、产品适应度不佳等挑战。

  (参见《民办教育蓝皮书:中国民办教育产业发展报告(2019)》p21-2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8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