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中国可持续发展状况得到稳步改善
——《可持续发展蓝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19)》指出
来源:可持续发展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19-09-24

  2019年8月29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可持续发展蓝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19)》。报告基于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对2018年中国国家级、省级及100个大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数据验证分析并排名。

  蓝皮书就中国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数据验证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可持续发展状况得到稳步改善。

  就总指标变化趋势而言,2010~2017年总指标呈现总体下降随后持续稳定上升的趋势,2011年的指标值达到最低,此后由于资源环境、消耗排放、治理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得到加强,2011年之后,可持续发展总指标呈现稳定增长状态。其中,2010年总指标数值为32.99,到2017年该指标已上升为83.93。从变动幅度看,2011年出现了下降趋势,2011年比2010年降低了30.38%。2012年和2013年改善幅度较大,分别较2011年和2012年提升了79.15%和33.76%,2013年之后可持续发展指数涨幅有所放缓,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14.98%、18.47%和9.40%。究其原因,2011年可持续发展指数出现下降,主要是由于资源环境、消耗排放、治理保护三个一级指标出现下降。进一步分析,2011年降雨量比往年严重偏少,全国范围内出现大旱,严重影响了水资源、湿地等资源环境生长,导致资源环境指标较低。此外,2011年以前雾霾天气还未引起人们重视,环境污染、生态与气候恶化还未引起全国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视,经济增长与GDP成为政府追求的主要目标,其投入治理、减少排放的措施还未严格实施,出现了消耗排放和治理保护的指标下降。因此,2011年可持续发展指标较低。从实际情况看,2011年“资源环境”、“消耗排放”和“治理保护”三个一级指标得分均低于2010年,使得总指标整体数值被拉低。此外2011年气候干旱引发大规模的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问题,使得环境治理保护的目标难以实现,2011年可持续发展面临压力较大。这一时期,治理保护和消耗排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短板,需要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破釜沉舟的勇气,着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严格实施环保制度。

 

图片6

 

从一级指标的趋势上看,2010~2017年增长最快的指标是“社会民生”,“经济发展”指标紧随其后。“资源环境”“消耗排放”“治理保护”这三个指标则在总体上均呈先降后升趋势,三个指标中的“治理保护”在2011年和2016年分别相比上年有较明显的下降,“资源环境”在2011年和2017年分别相比上年有较明显的下降。从总指标构成上看,2017年,一级指标综合值从大到小来看,“社会民生”排名第一,“经济发展”其次,随后依次是“消耗排放”、“资源环境”和“治理保护”。

 

图片7

 

具体讲,2017年“社会民生”指标接近100,意味着最近几年社会福利领域逐年改善。相比而言,“资源环境”指标在2016年及之前总体呈现增长较缓慢的态势,2016年“资源环境”指标数值为79.11,而到2017年则下降到66.54。总体看,2017年相比2016年,除“资源环境”一级指标有较明显的下降外,其余指标均优于2016年。另外,“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消耗排放”指标综合值近两年增长较大,从侧面说明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社会民生保障和改善明显,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逐步减弱,污染排放不断趋好。从二级指标的构成雷达图看,2017年的指标值大部分包围住了2016年的指标值,但是也有几个指标例外,包括“结构优化”“国土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固体废物处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这些指标中后2个与“治理保护”相关,“结构优化”则属于“经济发展”,而“国土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则属于“资源环境”,“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属于“消耗排放”,意味着2017年工作并没有做到位,涉及结构优化、环境资源和治理保护等方面的压力依旧较大,面临的资源环境的挑战仍然严峻。

 

图片8

 

(参见《可持续发展蓝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19)》p26-2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8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