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旅游与大健康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京旅游绿皮书: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9)》指出
来源:北京旅游绿皮书  作者:吴禹霖   发布时间:2019-09-24

  2019年9月18日,北京旅游学会、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北京旅游绿皮书: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9)》。

  绿皮书指出,我国整体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产业应该而且也必须顺应这种新的发展趋势,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那种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式旅游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从需求方面看,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以后,人们用于旅游的收入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递进式增长。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当城乡年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后,收入每增加10%,会有1%用于旅游;当城乡年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后,每增加10%,会有2.5%用于旅游。这表明新增收入中旅游收入的增长是边际递增的。这是因为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对非物质生活的需求增长会高于对物质生活需求的增长。研究还表明,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旅游将进入大众化日常性普遍消费的阶段。我国2011年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2018年则已接近10000美元。很显然,我国的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化日常性普遍消费阶段,旅游已经不再是人们偶然性的奢侈性消费。另外,劳动时间的减少、自由闲暇时间的增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节假日有逐渐延长的趋势,工作日则有逐渐缩短的趋势。尤其重要的是,伴随带薪年假制[4]的逐步推行并逐步普及,这将极大地缓解人们旅游时间,尤其是中长途旅游时间过于集中的问题,为旅游业时间上的均衡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很显然,旅游业需求的这两大基础性条件(“闲钱”与“闲时”)质的变化必然会带来对旅游业供给的高质量需求。人们已开始从追求旅游量的扩展转向了质的追求,从旅游的“快节奏”转向了“慢下来”并“沉下去”。这意味着以“休闲”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将取代以“观光”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并成为未来旅游业的主体形式。

  还有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变化是,在我国,伴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给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需求。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2017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6.7岁。而且,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还存在继续延长的趋势。此外,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有2.41亿人,占到总人口的17.3%。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34.9%。这些老年人在退休的初期,身体较好,有比较强的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到了中后期,则有健康养生、养老的强烈渴望。总之,“健康养老”是老年人的“刚性”需求。这批老年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比较充裕的自由时间,再加之“新一代老人”思想观念的逐步改变,更加注重提升老年生活质量,更加关注个人的价值实现,因此,对旅游与养老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不可忽视的需求资源。

  面对旅游需求新的形势,我国民营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走向高质量发展,既有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

  就挑战而言,我国的民营旅游产业既有内部的竞争,也面临外部的竞争。从内部竞争看,追求数量扩张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带来的无序恶性竞争在转型升级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依然会存在,建立一个规范、良性的竞争新秩序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同时,民营旅游产业也必须优胜劣汰,进行必要的内部整合。就外部竞争而言,随着我国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小汽车进入千家万户,自助游、互助游对民营旅游产业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此外,还有一个必须提前谋略的竞争,这就是伴随我国对外开放的拓展,国外旅游业有可能会进入中国,形成对我国民营旅游业的强劲挑战。

  面对挑战,我国民营旅游产业必须主动、及时地调整发展战略,转型升级,从追求数量型扩张转到追求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需要业态创新,旅游产业与大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就是业态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

  (参见《北京旅游绿皮书: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9)》p147~14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8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