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非洲外贸与中非贸易发展态势
来源:非洲黄皮书课题组  作者:非洲黄皮书课题组   发布时间:2019-11-21

  2019年9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非洲黄皮书:非洲发展报告(2018~2019)》发布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召开。本期《非洲黄皮书》的部分作者、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在京非洲学界代表及十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共计50多人与会。

  黄皮书指出,2017非洲外贸总额变动态势和全球外贸态势基本同步,但非洲外贸增长稍弱于全球平均水平趋势并未改变。2017年,非洲出口在全球总额中的占比从上年的2.2%微升至2.3%,进口在全球总额中占比从上年的3.1%微降至3.0%。从总体趋势上看,2010年后,非洲出口额全球占比呈显著下降态势。2014年是世界出口、进口总额峰值年,2017年全球出口、进口分别相当于2014年的0.933、0.945倍;对非洲而言,2012、2014年分别是出口、进口额峰值年,2017年非洲出口、进口额分别相当于上述峰值年金额的0.647、0.829倍。

  近年非洲各国贸易增长步调差异较大。2014年后,随着全球经济走弱,非洲资源出口大国出口、进口额受创程度普遍较大,其出口额、进口额的跌幅通常大于全球出口额跌幅。2014~2017年间,出口增速低迷的都是资源出口依赖型国家,部分国家,如刚果(布)、利比亚出口增速趋于低迷,重要原因也来自国内安全局势不佳。进口增长态势低迷的也都是资源出口依赖型国家,低迷原因来自全球经济弱势、前期高增长、政治安全形势等方面。

  非洲外贸结构变化表明非洲工业化正缓步推进。从非洲全部出口、进口额的地域伙伴占比趋势上看,欧洲、美国均呈下降趋势;非洲、中国作为伙伴的占比份额都有一定程度上升。从产品类别占比趋势上看,2012年后,矿产品、制造品在非洲出口额比重呈此降彼增态势。非洲外贸地域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变化,既反映出非洲工业化正缓步推进,也反映出非洲制造品全球竞争力仍相对较低。

  中非贸易格局既反映出中非经贸合作取得较好成就。从相互贸易伙伴角色变化上看。其中,中国对非出口、进口占非进口、出口总额在2015年左右一度接近、超过五分之一,近年微有下降。从中非贸易发展态势的国别差异上看,中国对非洲大国贸易发展稳定,对非洲小国贸易起伏较大。

  中非双向贸易产品结构状况反映出双方工业化的阶段差异。中国对非出口以制造品为主,制造品占中国出口额的95%以上;中国从非进口以初级产品和资源初加工产品为主,2017年上述产品占比仍超过86%。上述结构表明中非工业化水平不处在同一个高度上。中国工业化正处在中级向高级提升的阶段,非洲工业化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中非贸易产品结构趋势也反映出非洲工业化缓步推进。在中国出口非洲总额中,2012年后,低技术制造品、工程机电占比微有上升,加工品占比微有下降,表明近年中国在非洲建设组建加工制造基地的建设,既促进中国工程机电出口,也替代了非洲部分加工制造品进口。在中国进口非洲总额中,2012年后初级产品占比下降明显,2016年后资源初加工品占比上升明显,表明部分非洲国家某些资源初加工制造业正缓步发展。

  基于非洲贸易、中非贸易发展的当前态势和未来趋势,建议从以下方面推动中国和非洲各国贸易,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是继续加强中非贸易制度机制建设,可考虑进一步拓展中国和非洲国家FTA谈判的签约伙伴,继续深化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合作。一是加强中非贸易联络合作平台建设。建议进一步增加贸易展会的种类数量、场次频度,同时引导中国企业开展面向非洲贸易电商平台建设。三是大力发掘非洲中小经济体蕴含的贸易增长机会。特别要面向当前部分和中国进出口额规模仍相对不高的非洲国家,加强出口和进口促进。四是加强贸易投资工程等多种经贸形式的联动互促。建议总结过去部分企业在某些国家投资、工程促进贸易的成功经验,将这些经验推广至那些中非贸易仍相对不活跃的非洲国家。

  (参见《非洲黄皮书:非洲发展报告(2018~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8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