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未来智能客车技术将朝着高级智能化、个性化、全面应用化等方向发展
——《客车蓝皮书:中国客车产业发展报告(2019~2020)》
来源:客车蓝皮书  作者:张天墨   发布时间:2019-12-17

  2019年11月22日,方得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客车蓝皮书:中国客车产业发展报告(2019~2020)》。

  客车蓝皮书分析指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汽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客车蓝皮书分析指出,智能汽车是融合多学科、多领域的高新技术载体,人工智能技术(AI)及人机交互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智能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提升环境感知、决策规划、执行控制的宜人性,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安全性、舒适性、友好性及个性化的需求;未来智能客车的工作场景将由典型封闭特定场景,走向全工况开放路段,实现大面积推广,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排放。未来智能客车技术将朝着高级智能化、个性化、全面应用化等方向发展。

  (一)人工智能(AI)技术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诸如深度学习、增强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驾驶技术中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在环境感知领域,使用Faster R-CNN、SSD等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车辆、行人和交通标志检测时能获得很高的准确率,且算法的实时性也能基本满足实际需求。特别是在非结构化道路的检测中,基于人工智能的检测算法成为自动驾驶视觉感知的重要支撑。除了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应用,人工智能在客车上的辅助应用也比较多,比如法国米其林公司通过对转向盘振动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驾驶员疲劳状态,并进行声音报警提示,能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由于人工智能在智能客车领域应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客车所行驶的工况多是混杂繁忙的路段,需要大量数据样本、计算资源,在自动驾驶的感知、决策、执行等环节尚无法达到实时检测和实时控制的要求。此外,由于客车自身的体积特性,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客车侧方环境进行感知是其独有的技术需求,但这一研究领域目前仍处于空白状态。

  (二)人机交互技术

  由于智能汽车的完全自动驾驶在短期内很难实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智能汽车都将处于人机协同驾驶的阶段。然而目前商用主动安全与驾驶辅助系统大都采用固定参数,缺乏对驾驶员个性化需求的考虑,大大降低了使用率与满意度。此外,人机协同驾驶策略与控制同样缺乏人性化、个性化考虑,驾驶权切换过程不够平滑自然、舒适性较差,人机共驾商业化进程缓慢。目前,人机交互技术正朝着考虑驾驶员状态、意图、风格与技能的方向发展。基于人机交互机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制订符合驾驶员个性化需求的主动安全与驾驶辅助系统以及特定场景下安全舒适、个性化的人机驾驶权切换策略与分配方案,实现人机协同驾驶中车适应人的目标,是智能客车人机交互的主要任务。

  (三)从封闭场地到开放道路的应用

  随着智能客车研发的不断深入,目前智能客车在特定场景已经有小规模的测试和应用。2015年8月,宇通客车发出了全球第一台无人驾驶客车,并在郑州与开封的城际道路上完成了一次自动驾驶试验。

  2016年2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两台WEpod小型公交车在校园内运行。2018年4月金旅的无人驾驶客车“星辰”实现了无人工干预的L4级自动驾驶,并拿到了平潭综合实验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授予的平潭无人驾驶汽车测试牌照,这些都是智能客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成果。

  目前智能驾驶客车相关技术尚不成熟,仍存在许多挑战,包括技术难题、缺乏完善的测试理论和方法、法律法规尚未形成等。首先,在环境感知、决策规划、控制执行、高精度地图等方面的安全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保障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其次,由于我国人口密集、交通环境复杂,当前各地已开放的测试道路和测试场景有限,尚不能满足各类主体的测试需求。最后,支持道路测试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还亟待完善,目前我国关于无人驾驶的相关法律法规仍然空白,需逐步完善有关无人驾驶的法律法规以适应交通方式的变化。

  虽然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且高速、大运载量的无人营运客车几乎不可能应用,但是在应用了大量的前述先进智能化技术后,智能客车的安全技术水平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事故率降低,小范围、固定场景或路线的营运客车将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

  (参见《客车蓝皮书:中国客车产业发展报告(2019~2020)》P59-6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1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