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严峻
——《高等教育蓝皮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报告(2019)》指出
来源:高等教育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20-02-10

  2020年1月13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广州共同发布了《高等教育蓝皮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报告(2019)》。

  蓝皮书指出,受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和历史因素影响,中国各地的高等学校在教育投入、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在最新的42所“双一流”高校名单中,仅在原有的39所“985”高校基础上增加了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3所中西部高校。中国39所“985”高校中,东部为26所,中部为6所,西部12省市只有7所,占比分别为67%、15%和18%;112所“211”高校中,东部为71所,中部为17所,西部为24所,占比分别为64%、15%和21%,呈现东部密集、中西部稀疏的格局。可见,秉持优先发展的“双一流”建设战略并没有改变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基本格局。

  从中国行政区划来看,中国内地高等教育大省主要集中在山东省、河南省、广东、江苏四省。从地缘共同体来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缘上的共同体高等教育集群效应明显。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尤其是高水平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较高(占总数的26.28%),但内部“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国家重点学科的数量及所占比例均差距巨大;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发展水平较高的高等教育机构集中在中国香港和广州两地。

  除了高层次院校分布的区域差距外,各省份在师资条件、经费投入、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也存在许多不平衡。数据显示,各地方师资力量存在差距,山东、江苏、广东等省份不仅高校专职教师总量大,而且学历高、职称高的师资人才也多,相比之下,西部省份只有四川、陕西的师资队伍比较强。河南省高校的师资规模很大,但相应的博士学位、高级职称人才却明显偏少(见图4)。

99

  教育部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数据显示,各地方高校大学生生均预算教育事业费中,两类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一类是北京、上海、广东的生均经费大幅领先,另一类则是西藏、青海、宁夏等民族地区;但中部地区的生均经费普遍偏低,如山西、吉林、河南、江西、湖南等皆处于最低层级(见图5)。

88

  教育部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各地方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在校生数中,各地区存在较大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北京、天津、吉林、上海、江苏、湖北、重庆、陕西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在校生数超过了3000人,而内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等西部民族省区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数最少,甚至不足2000人(见图6)。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长期未得到缓解,直接制约了各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全国教育生态的良性运行。在“双一流”建设鼓励高校拔尖和脱颖而出的大背景下,亟待实施更为积极的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77

  (参见《高等教育蓝皮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报告(2019)》p16-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1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