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态势良好,集群效应初显
——《高等教育蓝皮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1)》指出
来源:高等教育蓝皮书  作者:吴禹霖   发布时间:2021-05-10

  2021年5月6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高等教育蓝皮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1)》。

  蓝皮书指出,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态势良好,集群效应初显。

1. 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

  2019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5周年,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合作办学和合并办学,推动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经历了5年的发展,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9年1月,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这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但是,京津冀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依然存在较大差异,北京高等教育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天津高校也有相当地位,而河北高校在全国排名靠后,从影响力来看,与北京、天津相比也相对较弱。总之,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三地高校均差异明显。

2. 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

  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提出是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提出和发展为基础的。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时空范围,特指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简称“三省一市”)。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它的提出有利于整合区域内的资源并提升区域发展水平;从高等教育需求来看,它的提出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它的提出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由自发到有计划,由点到面,由重视数量到重视质量,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是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的。在发展过程中,区域内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与企业的互动更加频繁,通过高质量人才输送和技术成果转化,教育与当地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3.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一体化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及空间布局等做了全面规划,有利于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2020年12月,教育部和广东省共同研究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正式印发,明确在人才合作培养方面,三地根据人才培养、课程资源特点与优势,持续深化合作。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有助于更好地落实“一国两制”基本国策,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也为整合、配置区域内高等教育资源、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举措既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构建开放互通的协同创新体系,为大湾区发展提供不竭人力资本和创新动力的题中之义,也是贯彻区域高等教育“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培育我国开放竞争新优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客观需要。

  (参见《高等教育蓝皮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1)》p1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3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