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河北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四个制约因素
——《河北蓝皮书:河北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1)》指出
来源:河北蓝皮书  作者:吴禹霖   发布时间:2021-07-14

  近日,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河北蓝皮书:河北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1)》。

  蓝皮书指出,当前河北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文化领域大企业、大集团少,对行业发展的整体带动性有待提升

  一是文化企业以微型企业为主,大型企业数量少。2018年河北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共有各类文化企业法人单位90832家。其中,微型文化企业占比为92.9%,小型企业占比为6.67%,中型企业占比为0.35%,大型企业占比仅为0.07%。可见,河北省文化企业以微型企业为主,大型企业占比很低。二是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少,与先进省份差距较大。2019年河北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共1557家,与江西(1595家)、陕西(1564家)水平接近,远低于广东(8602家)、江苏(7174家),以及浙江(4815家)、湖南(3633家)、山东(3208家),河南也有2741家,文化领域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与河北省经济地位不符。三是上市文化企业数量少。2019年底,全省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文化企业仅26家,较2018年增加5家。可见,文化领域缺少领军企业和大型企业,是制约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二)文化市场主体弱小,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高,文化消费市场量级仍需壮大

  一是企业供给端难以满足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新时期,各类线上消费业态不断涌现,河北省文化企业数量少、体量小,产品和服务供给方式传统、品种雷同,难以满足当前个性化、多样化、高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导致很多文化产品只能是一次性快餐消费,重复消费能力不足。二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服务供给水平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高,特别是农村地区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各类“文化惠民”政策、活动覆盖面窄,外加缺少相应引导刺激文化消费的平台载体,极大地抑制了居民文化消费需求。

  (三)企业对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性不强,以创新驱动文化产业发展能力亟待提升

  一是文化创新、创意人才缺乏。创新型人才对文化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和关键。从目前看,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创新型人才数量不多,专业化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度发达对河北省文化创意人才产生“虹吸”效应,造成人才流失;企业“借力”北京人才资源“为我所用”的意识不强,造成河北省专业文化人才短缺。二是文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文化企业对先进技术、新模式的开发、应用不充分,尤其是影视制作、工艺设计、动漫游戏、数字文化等原始技术创新能力弱,导致许多文化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三是大型文化企业提质升级迟滞。河北省六大核心领域的大型文化企业提质升级速度较慢,发展方式较为传统,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弱,尚未形成产业链增值的稳定盈利模式,对全省文化产业带动力不强。

  (四)文化产业发展区域不平衡性明显,产业空间聚集性、外向度仍需增强

  从世界文化产业走势看,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均把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广泛应用到文化领域,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新媒体、动漫游戏、数字文化消费等新业态,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商业模式,并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河北省来看,文化企业主要集中在石家庄、保定和廊坊三个地区,占全省的比重接近50%,其他地市数量偏少,张家口、承德、衡水等市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不具有优势。尤其是张家口作为2020年冬奥会筹办城市,对全市文化产业的带动效应还不明显。从市域来看,各地尚未形成良性的竞合机制,企业间分工合作的生产模式不够完善,产业发展“散、小、弱”,极大地抑制了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文化产业外向度不高,2020年第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共23家,占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比例仅为1.7%,企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1%,文化产业“走出去”能力仍有待提升。

  (参见《河北蓝皮书:河北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1)》p1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4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