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复工复产凸显大湾区韧劲
——《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0~2021)》指出
来源: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21-10-09

  2021年9月26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0~2021)》。

  疫情下,外部市场需求深度萎缩,订单大幅减少,物流受阻,航班停运,人员出入境中断,大湾区经济活动遇到严峻挑战与困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复学。”广东及时出台“外资10条”“稳外贸20条”等政策措施,着力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满工满产,有力地抵御住了疫情暴发初期的巨大冲击,并在年中开始逐渐稳定恢复,呈现加速复苏趋势。

1.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甚于全国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恰逢春节,是消费旺季,对第三产业影响甚于第一、第二产业,特别是对商贸流通、批发零售、交运仓储、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行业产生较大冲击。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省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高达71.3%。由于地处南方沿海地带,气候温暖,第一季度历来都是大湾区服务业繁荣期,疫情的扩散让大湾区服务业降至冰点,受影响程度较大。广东是全国第一消费大省,连续36年位于全国首位。港澳是全球重要的购物中心和娱乐中心。防疫控疫中,电影停止放映,旅游景点关闭,商场、超市缩短营业时间,对消费市场形成巨大冲击。广东是全国第一制造业大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8。传统上,春节后的2~3月是服装、玩具、家具等季节性产品的赶工、出货高峰期。由于复工时间限制、员工实际返工情况、复产中的防护标准和物质条件等问题,工业生产活动被动推迟。受运输公司延长放假影响,物流运力受限,工厂库存快速累积,部分在途原材料压港待卸,不少企业面临违约扣款,或者被迫采取加急、空运等方式交付订单,交货成本大幅增加。广东是全国第一外贸大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22.6%,外贸依存度达到67%,远高于全国34%的平均水平。疫情下,广东对美国、韩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分别下降24%、18.4%和8.6%。中国香港的转口贸易额下降了16.5%。

2. 2020年下半年经济逐渐趋于稳定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冲击,粤港澳大湾区反应迅速。广东省于2020年2月6日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经济稳定运行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出20项政策举措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企业复工复产。随着复工复产的快速推进,广东经济逐渐趋于稳定。到2020年6月,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全省40个行业大类中有17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通信终端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分别增长246.7%、158.9%和41.5%。先进制造业增长9%。快递业务量增长21.9%。受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摩擦博影响和社会事件打击,香港全年经济收缩6.1%,跌幅大于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是香港经济自20世纪60年代有记录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年,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3.6%的旅游业陷于停滞。2020年上半年香港商品整体出口货值同比下跌6.9%,商品进口货值下跌9.4%。2020年下半年,受益于内地产业和市场的快速稳定与复苏,香港经济出现反弹迹象,货物出口跌幅明显收窄。截至2020年12月10日,港交所IPO(首次公开募股)集资总额约470亿美元,创10年来新高,延续了全球IPO前3的席位,并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澳门2020年前3个月的GDP较上年同期下降了48.7%,创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大幅度的下滑。澳门服务出口同比下降60%,博彩服务和其他旅游服务出口分别下降61.5%和63.9%,货物出口下降23.5%。对此,澳门特区政府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取得了零死亡、零社区感染、零院内感染、低重症率和高治愈率的较好成效。2020年9月23日,内地居民赴澳门旅游签注恢复办理。2020年底,澳门平均每日出入境通关人次已恢复至超过30万的水平。

  总体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在疫情防控中表现出良好的韧性。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为11.84万亿元(港澳为2019年数据),占全国的11.35%。其中,深圳、广州、香港的GDP超过2万亿元,佛山超过1万亿元。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提高,根据《2020全球城市指数报告》(GCI),香港、广州、深圳分别列全球TOP100城市第6名、第63名、第75名,其中广州、深圳排名较2019年分别上升8名和4名。

3. 疫情中凸显大湾区发展优势

  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复工复产推动经济快速稳态化之后,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和产业优势开始凸显。尤其是在世界疫情绵绵不休、各地生产和贸易停摆的情况下,国内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让中国成为世界经济重要的稳定器和压舱石,而粤港澳大湾区则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贸易通道优势。随着疫情不断蔓延和升级,世界各国都面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以保护本国经济安全,国际航班和货轮普遍性停航,集装箱供应短缺导致海运价格飙升。在圣诞节前后,海外市场对中国生产的建材、家具、家电需求猛增。美的、TCL、海信科龙等家电生产企业的订单大幅增长。广州港2020年1~11月的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74%,大湾区中欧班列全年共开行262列,运送民生和产业链物资逾14万吨,持续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时送去产业链物资和生活用品,对保障特殊时期国际供应链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门类齐备优势。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两头在外”的珠三角世界工厂模式受到较大挑战。欧美跨国企业逐渐调整其产业链、供应链,把生产加工和制造环节转移到东南亚和非洲等劳动力与资源价格更便宜的国家和地区。然而,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海外许多工厂无法正常生产,而中国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珠三角制造业快速恢复生产。欧美商家为了确保正常供货,将订单转回到珠三角,其中以纺织业最为典型。海外纺织业订单回流折射出疫情发生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演变的新趋势,也凸显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完整和产业门类齐备优势。后疫情时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还将长期持续,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这给大湾区制造业带来利好,可以赢得更长的发展机遇期。

  国际资本避风港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加大全球金融风险,已经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和刺激经济,西方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即使债务负担大多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仍然纷纷加大货币政策力度,开启“比赛印钱”模式。2020年,世界各国启动了近11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热钱四处流窜,国际流动性泛滥,资产泡沫化严重,为金融运行埋下隐患。全球五大储备货币当中,中国国债收益率最高,人民币资产在国际市场上体现出一定的避险属性。2020年人民币大幅升值,从低位算起,人民币兑美元离岸汇率已经累计升值了7700点。香港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粤港澳大湾区是人民币资产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正在逐渐成为国际资本的有效“避风港”和投资“引力场”。

  (参见《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0~2021)》p4-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9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