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21年10月14日,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1)》。
蓝皮书指出,“视频化+社交化”正站在行业的风口。
“无视频,不传播”。媒体融合的一大特征,就是从内容到平台渠道的汇流。所有的媒体,都能生产文图音视频,都能让内容具有可听性和可视性。视频不一定能完全取代图文,但已经成为互联网底层的主要形式之一。
在视频化渠道方面,“广电视听”“网络视听”渐呈双峰对峙状态。
在视频化形态方面,“长视频”“短视频”各擅胜场。由于直播的加入,赛道上的选手们风采各异。
“央视频”于2019年11月正式上线,肩负了总台的深融先锋之职。央视频基于5G+4K/8K+AI等新技术,主打短视频,兼及长视频和移动直播,定位于视频社交,长缨在手,谋缚苍龙。
新冠肺炎疫情一出现,央视频争分夺秒陆续推出《与疫情赛跑!见证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崛起》系列慢直播,成为新媒体互动产品《疫情24小时》的内容主体,催生出2020年度现象级热词“云监工”。在新浪微博上,#网络包工头##无聊又睡不着看直播造医院#等相关话题阅读量皆过亿人次。截至2020年1月底,“与疫情赛跑”慢直播被CNN、FOX、BBC等境外495家电视台(频道)选用,累计播出1191次。之后,“云守望”慢直播接续见证武汉地标上的春暖花开,凝聚起同心战疫的强大正能量。
“北京时间”深耕多年的“时间视频”,广泛入驻微博、抖音、快手、头条等平台,全网播放量周均2亿人次以上。
上海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的“看看新闻Knews”,同样肩负着上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转型使命,意在以原创视频新闻为核心打造融媒体新闻IP,赢得竞争新优势。
四川广播电视台短视频专题《说“彝”解字:这间“房”有丝也有粮》,创意新奇。作品以“彝”字贯穿全文,由“彝”字串联起两代领导人对一个民族的情愫,同时又巧妙地将“彝”字拆分成“彑”“米”“糸”“廾”四个偏旁部首,从有车、有房、有丝、有粮四个层面,创意展现了凉山州脱贫攻坚给彝族群众带来的幸福生活。2020年11月,四川宣布最后7个贫困县脱贫摘帽,作品当天在《四川观察》客户端首发推送后,点击量突破100万人次,并被学习强国等全网各平台转载,全网点击量超过千万人次。
平面媒体方面,在梨视频横空出世之后,一众“吃螃蟹者”进入短视频的“斗兽场”,或者做平台,或者做栏目。新京报“我们视频”试图覆盖所有的报道领域,新民晚报的视频新平台“上海时刻”跟随上海进博会的脚步一道成长,南都N视频竭尽全力重塑新闻连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通过大河报打造豫视频,一年生产短视频超过30000条,全网播放量超过500亿人次,单条抖音最高播放量3.8亿人次,显示了惊人的爆发力。
2017年,中国青年报新闻采编中心“青独家”团队在融媒云厨机制支撑下的新闻短视频栏目《青蜂侠》上线,坚持“夺秒不争分”和“饱和式生产”,瞄准青少年,爆款频出,在正能量传播方面逐渐赢得了Z世代的心。2019年底,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交汇点客户端推出《听·见小康》栏目,紧扣“听”“见”“融”三个关键词,全景记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动历程。
很多优秀的短视频栏目在“出圈”。经济日报社“数说70年”系列短视频,将事实数据化、数据视觉化、视觉艺术化、艺术大众化,大至国家重点工程、内外循环,小至日常生活你我他,从一到多、从静到动、从技到艺,生产了一大批品质之作。
农民日报社的《寻》系列短视频散发着浓浓的乡土味。在大山深处、辽阔草原、原始村落中,有味有景,有人有趣。农民日报的网、端、号共同发力,单期视频点击量在几百万人次以上,专辑曝光率几千万人次以上,让故乡到处流传。
法制日报社“法治融屏”项目也很有特色。法制日报社法治融屏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播控,在汇群科电技术(深圳)有限公司、阿里云等企业技术支持下,由全国普法办公室向全国逾3000个县级以上城市推广。县级城市的安装点位数1~2个,一线特大城市的点位数不少于20个。户外大屏播出时间全国统一,每天7∶00~21∶00不间断播放,成为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新平台。
中国证券报“金牛座”财经视频与直播平台,抓住专业财经短视频内容稀缺的风口,及时实现产品向文图、音视频等多种模态的转变,以及传播渠道向移动端的迁移,推出了不少现象级传播产品,吸引了接近300万名受众,形成“资讯+服务+商务”模式。
(参见《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1)》p13-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0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