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健康管理(体检)服务面临“短期停滞”与“长期看好”的双重影响
——《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 No.4(2021)》指出
来源:健康管理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21-11-01

  2021年10月15日,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中南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 No.4(2021)》。

  蓝皮书指出,健康管理(体检)服务面临“短期停滞”与“长期看好”的双重影响。

  2003年,我国突发非典型肺炎,中国健康管理(体检)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基数较小,存量业务短期负面影响小。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袭而至并快速蔓延。健康管理(体检)服务由于具有“高聚集性”、“高流动性”、“高接触性”和“高密闭性”四高特点,恰恰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因此,为减少人员聚集,防止疫情扩散,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出台“关于近期如何安排体检工作的建议”号召各级体检机构顾全大局,及时暂停体检业务,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全国健康体检业务短期停摆,大部分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医护人员被临时抽调支援疫情防控第一线。健康体检与餐饮、旅游、零售业一样,遭受重创。特别是2020年第一季度,体检行业严重受挫,体检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危机中蕴含着新生,疫情过后将迎来健康管理(体检)行业下一个“风口”,行业结构或将调整,有望催生健康管理增值服务。

  健康管理(体检)服务既往总体趋势向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多起来的卫生费用支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人均卫生总费用为4656.7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6.6%,较2007年的828元增加462%。②强起来的医疗保健。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报道,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为1902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8.8%,较2018年度增长12.9%,较2009年度增长58.5%。2020年前三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为1338元,同比下降5.4%,但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仍然达到9.0%。③涨起来的健康体检人次。根据2008年至2020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健康体检人次增速明显,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55%。2019年全国健康体检人次达4.4亿左右,全国体检总覆盖率为31.7%。④热起来的基层卫生健康体检机构。从体检人群结构来看,基层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街道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医务室)]体检人次占比50%左右,从2008年的39%增长到2019年的43.9%,10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医院体系(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体检人次占比从2008年的51%,下滑到2019年的46.8%,10年间总体呈轻度下滑趋势,提示健康体检渠道下沉。⑤火起来的民营健康管理(体检)机构。随着国家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民营专业体检机构开始崛起。2010年在医院总体检人次中,公立医院占比90%,民营医院占比10%;2019年,公立医院人次占比83%,民营医院人次占比17%,提示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已形成公立医院为主、社会办医为辅的格局。综上,我国当下健康(体检)行业正步入扩张发展的快车道。

  健康管理(体检)服务前景可期。从健康体检需求看,我们不难推测,首先,疫情过后,国家政策将加大对健康产业的倾斜力度,其一,健康体检可以预防群体性疾病突发事件,其二,健康体检可以切实提高人民健康生活水平,真正早日实现“中国梦,健康梦”。其次,疫情对民众从身体到心理来了一次彻底“刷新”,预防医疗和健康的关注度将极大地提升,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疫情后或将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最后,根据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政策,各大企业迎来大规模复工热潮。在企业复工后,企业如何进行周密的防控部署,如何确保安全的企业办公环境,均为疫情下的企业健康管理体系防控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健康体检存量看,健康管理(体检)机构业务中,团检体检业务占体检市场的七成到八成,加上入职体检、年检等业务刚性需求,疫情对于体检市场不会产生过大的压力。就全国各地健康管理(体检)机构而言,团检业务大多采取预约制,并且事先签订体检协议,支付一定的预约金。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只会延后体检中心对其工作的排期,并不会导致该项业务的大量流失。个人体检业务市场,短期内因为受到疫情的冲击,增长速度将较往年同期放缓。从健康体检行业结构看,民营体检机构将迎来发展契机,头部企业优势凸显。健康体检的消费者大多属于风险厌恶型,出于对公立医院潜在交叉感染的担心,在疫情得到控制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市场上一部分对体检有需求的消费者会转向硬件环境更加优越的民营体检机构;在体验到更好的服务后,这部分消费者可能会转化成长期客户,并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

  因此,从短期来看,健康管理(体检)行业发展受疫情影响有所放缓,但总体向好趋势不会改变。强势回归后的健康管理(体检)行业将更贴近于人们的现实需求,贴近于居家医疗,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方式。因此,各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在危机之中主动创新、未雨绸缪,补偿性消费的需求旺盛,推动健康管理(体检)行业向好、向高质量发展。

  (参见《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 No.4(2021)》p50-5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0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