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我国养老金投资运营规模持续增长,2025年有望突破10万亿元大关
——《养老金融蓝皮书: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1)》指出
来源:养老金融蓝皮书  作者:吴禹霖   发布时间:2021-11-09

  2021年11月6日,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养老金融蓝皮书: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1)》。

  蓝皮书指出,我国养老基金规模持续增长有望突破10万亿元大关。

1. 多支柱养老金体系持续完善,养老基金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国家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养老金储备量及市场规模也将逐步扩大。预计到2025年,我国养老金行业市场化运营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作为储备支柱的全国社保基金,预计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第一支柱的城镇基本养老金由于日常支付需要压力提升,委托运营规模增长较为缓慢,可能在1.5万亿元左右;第一支柱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5年委托投资运营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在2020年存量2.2万亿元的基础上,预计每年增加2000亿元以上,2025年或将超过3万亿元;第二支柱的职业年金2020年规模为1.29万亿元,预计每年增加3000亿元以上,2025年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第三支柱规模依赖于政策推进的力度和时效,预计规模在千亿元量级。当我国市场化运营的养老金超过10万亿元量级时,将发展成为与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并驾齐驱的三大长期资金之一,将对我国资本市场和资产管理行业长期稳定发展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2. 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需求强劲,基金投资政策有望进一步优化

  作为养老金的储备支柱,全国社保基金在短期内支付压力很小,可以承受较高风险,追求较高回报,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保支出需要。随着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社保基金长期保值增值需要,预计其投资政策还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一是进一步拓宽投资范围,提高多元化资产配置效果。多元化、多市场、多策略的资产配置有利于改善组合的投资绩效,将基金分散投资于国内国外市场、一级二级市场、流动性和非流动性产品、标准资产和非标准资产等,能够提高组合的风险收益比。二是进一步发挥长期资金优势,提升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全国社保基金的权益类资产上限为40%,中枢长期保持在30%左右,与海外养老金长期高权益类资产投资的趋势相差较大。可以从政策层面进一步提升权益资产投资比例上限,并在实操层面加大权益资产配置,使基金资产更好地获取高风险资产的投资溢价。

3. 第三支柱政策有望试点转常规,养老金参与机构将大幅增加

  从我国实践来看,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一支独大,第二支柱的企(职)年金发展缓慢,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正在试点尚未正式落地,国家养老资产储备严重不足,养老金制度发展不均衡,远期面临巨大可持续压力。因此,加快建立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转常规已迫在眉睫,对健全我国三支柱养老金体系意义重大。在监管部门的充分论证和各界力量的积极推动下,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已经形成社会共识,相关的建议已基本成型并且报送国务院审批,这进一步说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进入快车道,有望在年内试点转常规。同时,考虑到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可以选择保险、基金、储蓄、理财等多类不同特征的养老金融产品,其运作模式更加市场化,这意味着包括基金、保险、银行等在内的金融机构都可以通过发行符合监管要求的养老金融产品,实际参与到第三支柱当中,大大扩充了参与机构的容量。

  (参见《养老金融蓝皮书: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1)》p11-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0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