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AI全球城市发展格局有可能发生巨大变化,不同行业将形成新的“AI+行业”大企业主导格局
——《全球信息社会蓝皮书: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21)》指出
来源:全球信息社会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21-11-12

  2021年11月10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全球信息社会蓝皮书: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21)》。

  蓝皮书指出,全球人工智能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是各个科技发达国家和城市的关注点,也已经成为兵家必争的战略高地。而不同城市的AI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各具优势。基于四个较具国际影响力的AI企业排行榜数据,通过对成熟AI企业和创业企业的分析,蓝皮书对全球各大城市的AI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进一步对硅谷以外的五大城市的AI产业生态进行了分析。

  作为公认的世界科技中心,硅谷在AI方面仍然保持着全方位领先的优势,短期内难以被超越。在部分指标上,一些后来者波士顿—纽约、北京乃至特拉维夫、蒙特利尔等对其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波士顿—纽约在人才、智慧城市、创业氛围、AI融资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纽约为AI工作者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波士顿在军事、国防领域保持着独特的优势,能够获得联邦政府持续的资金支持。

  伦敦拥有人工智能方面最顶级的企业Deepmind,以及由此带来的东部科技城的蓬勃发展。作为欧洲乃至全球的金融城市,伦敦可以为AI提供大量的风险资金,相对于其他欧洲城市具有压倒性优势。

  蒙特利尔拥有最顶级的AI专家和研究机构,城市国际化程度高,AI研究人员数量众多,科研密集度高,对国际科技企业的吸引力大。

  特拉维夫最大的优势在于一流的AI创业氛围,与硅谷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资金、人才渠道畅通,保持了高度的活跃度。

  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优势源于政府强大的政策支持,其所部署的多个应用场景使其在AI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北京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学、研、用相结合平台,能够持续孵化出新的独角兽企业。

  除了这六个AI实力相对较强的城市外,随着AI在各个领域的持续开拓和创新,其他城市如深圳、上海、奥斯汀、柏林等也具备进一步超越的实力。

  需要说明的是,蓝皮书借助于业界权威榜单和学者数量的大数据分析显然并不全面,仅是在城市AI发展数据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所做的一种选择。事实上,如果结合前述瑞典AI创新研究院所提出的七条标准可以发现,对于难以量化的指标,如各大城市在隐私、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显然各有不同,在AI使用的重点领域也各具特色。前者正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人们对于少数AI巨头的垄断地位产生了担忧,AI未来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后者可能导致AI应用的分化,形成不同的AI特色城市。

  综合上述,蓝皮书对城市AI的发展提出以下展望。

  一是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最终AI将无处不在,将会引发城市内在的运作机制和公民的社会参与方式变革。而AI所引起的变革是带有颠覆性的,AI向各行业、公共部门的渗透会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的竞争格局,改变行政方式和效率,因此AI全球城市发展格局有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不同行业将形成新的“AI+行业”大企业主导格局。这一点已经在汽车、医疗、教育、金融等多个领域有所体现。

  二是AI合乎伦理的使用将受到各国和各大城市的关注。AI同传统技术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不仅替代人力,而且替代人脑,代替人作出重要决策。而当前AI决策往往是一个黑箱,无法解释,因此存在内在的风险。尤其在涉及深层的伦理问题时,人与机器的关系必须得到妥善的处理。随着AI的普及,这些问题无疑将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有一套良好的治理机制和解决方案。对于AI这类通用技术而言,仅关注其经济层面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关注其社会层面的影响。全球大都市理应成为AI治理方面的标杆。当前很多国家和城市已经就AI治理制定了框架和伦理准则(如新加坡、英国和加拿大等),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框架和伦理准则的落实。全球性大都市应当成为负责任利用AI的标杆。这种标杆不仅仅表现为产业上的暂时性成功,而且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引领AI向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

  三是AI创业环境离不开AI科研知识的持续转化,对产学研结合的要求更高。因此,各国如果要保持在AI方面的优势,必须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这不仅是科研机构的事,而且需要科技巨头的深入参与,通过不断地试错和社会实验,实现AI在更多领域的应用。这种情况下,类似北京、上海这样的中心城市,需要更多地发挥自身优势,与邻近的城市进行合作,以城市群的方式参与全球竞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升区域竞争力。

  (参见《全球信息社会蓝皮书: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21)p174-17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1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