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我国国际收支变动的潜在影响应当引起关注
——《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
来源:经济蓝皮书  作者:张天墨   发布时间:2021-12-06

  2021年12月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智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办的“2022年《经济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蓝皮书指出,迄今为止,中国经常账户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位于合理区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是跨境双向投融资依然较为活跃,国际收支实现基本平衡,国际投资头寸状况基本稳健,对外金融资产与负债稳步增加,但是中国国际收支的部分子项目显著的结构性变化依然需要引起重视,这可能对宏观经济构成一定的潜在影响。

  第一,如果中国经常账户盈余扩增的动力减弱、顺差缩小甚至出现经常账户逆差,将导致人民币汇率呈现一定程度的贬值、风险资产价格的波动性显著增强,还将对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构成一定冲击。这是因为,随着中国经常账户盈余下降,甚至由顺差转为逆差,未来中国需要依靠更多的外部资金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即需要抛售国外资产偿还债务,这将导致人民币供应增加而汇率相对贬值;同时,外部资金的波动性显著高于国内资金,这意味着未来某一段时间里风险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将显著上升。此外,随着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消失,经常账户盈余削减,中国央行失去了风险缓冲器,而货币政策目标也面临着更多的权衡取舍。

  第二,如果中国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延续变动不居的走势,短期资本流动波动性显著上升,将加剧对中国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造成的负面冲击。随着中国央行继续推进金融开放进程,对资本管制进一步放松,异常资本流动以及各种内外部冲击都可能反过来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构成挑战,中国央行不得不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做出更艰难的权衡,也不得不保留更多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手段。

  第三,如果中国储备资产继续稳步增加,海外资产与负债结构得以进一步合理化完善,将有利于国民财富的积累及“藏汇于民”。在中长期内,如果中国经常账户盈余缩减导致外汇储备逐步下降,中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投资需求也将发生趋势性下降,未来美国国债市场的外部需求将发生显著下降,与美国现阶段类似“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政策相结合,将引发中长期内美国国债市场发生调整的风险,也将对中国产生较大的货币政策外溢影响。

  第四,如果中国净误差与遗漏项继续延续显著的单向流出,将意味着更多资金以地下渠道流出,对于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体将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一,资本流出将导致国家净资产和国民财富的削减,意味着国民财富被少数人侵占从而造成贫富差距拉大,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稳定;其二,资本流出将导致政府税基受到侵蚀,加剧要素错配,破坏国民经济的稳定性与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其三,长期的资本流出将导致一国国际信用评级下降,吸引外资能力下降,增加国际间融资成本;其四,资本流出将破坏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与监管政策的有效性。而有效抑制资本流出现象的频繁发生,则需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金融体制及汇率与利率市场化改革。

  (参见《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B11:p196-19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2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