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需要关注三方面风险
——《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
来源:经济蓝皮书  作者:张天墨   发布时间:2021-12-06

  2021年12月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智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办的“2022年《经济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蓝皮书分析指出了我国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及可能风险点。

  (一)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经营成本压力增加

  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挤压企业特别是私营、小微企业的盈利空间。2021年1~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6.7%,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3%,二者相差2.6个百分点。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0.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4.3%,二者相差3.6个百分点。2021年以来,企业经营成本持续增加。1~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73元,较年初增加了0.81元。小微企业原材料端议价无力,产品端又不敢同步涨价,成为“夹心饼干”。1~9月,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77.9%,显著高于私营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0.7%)。受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海运费用攀高、用工成本上升、前期汇率升值幅度较大等因素影响,部分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企业利润受到侵蚀,部分企业出现出口“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回款难、库存高企、资金沉淀大加重了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压力。2021年9月末,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1.5%,自2020年4月以来增长维持在两位数;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13.7%,较2019年同期增加了12.7个百分点。此外,从中央到地方均出台了很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但部分政策可获得性和申请的便利性影响其落地效果。

  (二)限产停工、拉闸限电等做法扰乱工业生产秩序

  国内有序防控疫情、较早实现复工复产,为承接境内外生产需求打下了必要的基础。自疫情暴发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相关企业存在扩张产能冲动。同时,部分地区在2030年碳达峰预期下,将“碳达峰”前的近10年理解为“攀高峰”的时间窗口,抢上“两高”项目,一些地方屡现未批先建项目。2021年上半年,多地能耗不降反升,9个省份的能耗强度、消费总量被国家发改委予以一级预警。在考核压力下,一些地方采取强力手段,定指标、压任务,对产业园区和行业强制性限产停工、拉闸限电,部分地区工业生产处于“失序”状态。广东、浙江和江苏等地由于承接了大量的外贸订单,用电需求持续增加,2021年上半年能耗“双控”目标未达要求,因而对“双高”企业采取限产限电措施。而云南、广西和青海等西部省份,近年由于承接了电解铝、工业硅等高耗能项目,用电需求增加,能耗“双控”目标亦未达标,加之传统水电资源供应不足,也对“双高”企业限产限电。9月,受高耗能行业景气水平较低等因素影响,制造业PMI为49.6,降至临界点以下,为2020年3月以来首次低于荣枯线。这一轮拉闸限电的背后,凸显我国能源供应方面的隐忧,加之我国能源供应地区分布不均,且优先保障居民用电,工业产能仍面临着较大的收缩压力。

  (三)海外疫情形势缓解出口或将面临较大的冲击

  新冠疫苗和防疫用品需求旺盛带动相关产业和产品出口大幅增长。2021年1~9月,我国医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长70.2%,延续2020年下半年以来的高速增长趋势;受海外市场高需求持续拉动,汽车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8.0%,其中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业出口增长8.1倍;因金属集装箱需求增加,金属制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5.5%。受益于新冠特效药研发进展的积极推进和海外疫情形势的逐步缓解,欧美地区商品消费逐步转向服务消费,将对我国出口增长产生不利影响。随着东南亚疫情管控解封及生产恢复,我国对东南亚出口的替代效应将减弱。此外,广东、江苏等出口大省均为本轮能耗“双控”一级预警省份,限产措施或将影响出口企业的生产和接单能力。自2021年5月以来,我国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下降且位于荣枯线下,9月新出口订单指数降至46.2,预示出口增长态势减弱。

  此外,部分产业链供应链“断链”增加了生产的不确定性。一些企业部分原材料、关键零部件进口依赖度较高,受海外疫情、国际物流运力等因素的影响,面临“断供”风险。以汽车产业为例,2020年12月以来,汽车行业芯片短缺问题逐渐凸显,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导致多家国际车工厂减产、缩短工作时间或者停产,受影响的车型逾20款。

  (参见《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B14:p248-2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2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