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近年来,我国健康险市场发展呈现四大特征
——《健康保险蓝皮书:中国健康保险发展报告(2021)》指出
来源:健康保险蓝皮书  作者:张天墨   发布时间:2021-12-14

  2021年12月13日,上海健康医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健康保险蓝皮书:中国健康保险发展报告(2021)》。

  2020年,健康保险积极应对疫情冲击,服务民生福祉,强化保障与服务,拥抱新科技,深化转型升级,展现了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发展韧劲。

  (一)产品形态不断创新,保障属性更加突出

  2020年,伴随着各项政策利好的出台,商业健康保险不断迭代升级、推陈出新,部分领域出现了历史性突破。

1. 重疾险产品轻量化迭代提速,保障责任进一步细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代理人线下展业造成了较大冲击,以线下代理人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传统长期重疾险销售受到了制约。随着“80后”“90后”成为主流保险消费群体,消费者保险保障和财富管理意识发生重大变化,对保障类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为了降低代理人销售难度,顺应消费者需求,重疾险产品开始不断朝着轻量化方向迭代,倾向于去掉重疾以外的其他责任。如中国平安推出“守护百分百”重疾产品,简化了理赔责任,降低了产品费率。此外,重疾额外给付、重疾多次赔付、分层给付等也成为2020年重疾险产品升级的着力点之一。如泰康人寿推出了一款分层给付重疾产品,该产品选定了14个器官,将与之相关的良性肿瘤的切除纳入了保障责任,在我国大陆地区是首创。

2. 费率可调长期医疗险产品成为新热点

  医疗险具有补充基本医保,直接解决民众医疗费用问题的功能作用,近年来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加之其在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便利性和价格的亲民性,逐步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经过几年的发展,商业医疗险特别是百万医疗险,形态同质化已较为严重。2020年4月2日,监管部门发布新规,明确了费率可调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范围和基本要求,并对市场行为进行规范。在监管引导下,长期医疗保险迎来了发展契机。2020年5月25日,人保健康联合支付宝推出“好医保终身防癌医疗险”,成为国内首款保证续保终身的医疗险。产品保额高,“三高”人群可投保,且涵盖外购药、质子重离子治疗等服务,保障更为全面,进一步强化了保障的长期性和广泛性。此后,太平洋人寿、平安、新华等保险公司均先后上市了保障期限为10~20年不等的长期百万医疗险产品。

3. 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方兴未艾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群体数量日益增长,加快构建完善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成为社会共识。2020年9月,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原来试点城市及地区的基础上又新增了14个。随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不断扩大,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开发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如平安人寿推出“平安臻享照护长期护理保险”,将意外和脑中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12种特定疾病的确诊作为先决条件,最长给付3年。

4. 产品创新呈个性化、区域化,局部突破特征明显

  2020年,以带病人群、特殊病种、特定地区为保障条件的个性化产品竞相进入市场,并且逐步将医疗新技术、新药、特药等纳入保障内容,保险的保障属性进一步凸显。在个性化产品方面,如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推出一次性给付医疗保险产品“挺好保”,放宽投保年龄限制,一部分的慢病患者也可投保;不以确诊疾病为保险金给付条件,而是以一个保单年度内个人医保自付费用超过5万元作为理赔条件,简单易懂。在区域市场产品方面,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在长三角地区推出糖安保医疗保险,为血糖异常人群提供健康管理和保险保障,突出了健康管理服务的特征;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推出海外特药险;海保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首款海南自贸港特医特药跨境医疗保险,提供特药保障和跨境医疗服务;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推出了粤港澳大湾区专属重疾险、跨境医疗险产品。

  (二)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开启政商合作新路径,但模式尚不成熟

  2020年,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以下简称“城惠保”)快速崛起,主流的城惠保项目以“低价格、高保额、免健康告知、含既往症”为特点,引起了市场和群众的广泛关注。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65个城市落地了99个城惠保项目,参保人数超过3000万。其中,广东省以落地17个项目高居榜首,领先排名第2的江苏省4个。从参保人数来看,超过100万的有7个城市,包括深圳(752万)、成都(300万)、重庆(200万)、北京(155万)、淄博(121万)、东莞(115万)、珠海(102万)。从政府参与情况来看,医保局作为指导单位参与的项目数量为35个,占比超过落地项目数量的1/3;金融局、银保监局、卫健委、市政府作为指导监督单位的项目分别为20个、13个、12个、7个;工会、协会、民政等单位作为指导监督单位的有20多个。也有一个项目多个指导单位的情况。从参与的保险公司来看,主流保险公司基本参与。参与形式由最初的独家承保逐渐演变成保险公司共保。从第三方平台的参与情况看,思派健康、镁信健康先行落子后,腾讯、蚂蚁、医渡云、轻松筹、水滴筹、360科技、壹树科技等纷纷加入。可以说,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群众的抗风险能力,且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手段突破了传统商业健康险风险选择逻辑,是商业保险推进与政府合作,推进普惠型保险产品的重要创新探索。

  (三)传统销售渠道发展面临困境,互联网正在成为健康保险获客主力渠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而至,进一步加快了互联网时代的进程,加速了颠覆传统模式的步伐,健康险行业呈现三个“快”特征。

  一是互联网健康险业务发展快。2020年1~10月,人身险公司传统渠道健康险保险5834.3亿元,同比增长12.18%;互联网健康险保费318.3亿元,同比增长61.49%。从经营主体看,2020年,人保健康互联网业务超120亿元,同比增长78%。以互联网业务为主的保险经营主体健康险保费获得较快增长,截至2020年上半年,众安保险健康险保费30.49亿元,同比增长115.6%,已占到公司总保费规模的45%;泰康在线前三季度保费同比大幅增长135%至74.08亿元,其中健康险收入猛增234%至53.87亿元,占前三季度总保费收入的73%。

  二是互联网健康险相关创新型公司融资快。互联网健康险市场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水滴保险、轻松保严选等互联网健康险创新型公司的爆发式成长。2020年8月,水滴保险获得瑞士再保险集团和腾讯控股联合领投的2.3亿美元D轮融资,成为2020年全球互联网保险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并在11月再次获得腾讯控股1.5亿美元追加投资。

  三是健康险直播上量快。2020年,随着直播带货被推上风口,多家保险机构纷纷投身入局,探索用线上直播的方式拓展用户。如华夏人寿通过网络直播集中发布了华夏长春藤(多倍版)重大疾病保险等三款产品,从资产、健康、现金流三个方面为客户提供保险配置方案,合计创造了4亿元的成交额。

  (四)“保险+”成为行业共识,各主体积极推进产业链合作,开展跨界融合

  2020年,随着国家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行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加之疫情影响下民众线上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的扩大,线上诊疗正在成为常态化服务模式。保险公司积极联结大健康产业链资源,推进产品创新,提升医药健康服务供给能力,同时,通过科技赋能推进服务流程优化,提升服务效率。

  在“保险+医药健康”领域,一方面,保险公司以线上服务平台为载体,通过与医药健康产业资源合作,提供线上线下服务。例如,众安保险上线了众安医管家服务,根据患者以往的健康情况和病史,提供定制化的医疗服务方案;平安好医生与津村(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互联网医疗+药店”创新服务模式赋能中药材供应链。另一方面,保险公司通过与医药健康产业资源合作,将服务融入保险责任,进一步推进产品创新。如众安保险发布了新款“尊享e生2020(门急诊版)”,探索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险”闭环,客户投保后可通过“众安互联网医院”微信小程序进入互联网门诊通道,体验就医、开方、支付、送药全流程线上服务。

  在“保险+科技”领域,新冠肺炎疫情倒逼行业聚焦自身能力建设,强化科技和数据的开发应用,加强精细化管理,提供智能化服务等,加速了数字化变革的进程。一方面,保险公司通过强化科技赋能,对保险业务全链条进行数字化变革。随着保险与科技的融合加深,科技渗透到保险的各个环节,改变传统流程,提升保险体验。大型头部险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出单,智能客服、电子化回访等流程线上化。另一方面,保险公司通过自建或与保险科技公司合作,提供智能化健康服务。如中国人寿与万达信息打造的蛮牛健康App,可提供28类43种筛查量表,专业筛查智能预警,帮助用户更早发现潜在问题,同时还提供一键识别检验报告、权威解读、报告存档、人工分析健康趋势等服务。平安健康在前期健康管理服务的基础上创建了Hello Run Club(健康特权俱乐部,HRC),并建立健康信用体系,鼓励用户运动以改善健康,加大激励力度,形成“越运动、越健康、越奖励”的良性循环。泰康在线建立了国内保险行业首个以管理人群疾病风险为目标的疾病管理体系,在支持肺癌、乳腺癌、冠心病等多项疾病管理计划的基础上,上线了睡眠健康初筛计划。

  此外,蚂蚁保险、微保、水滴、轻松、慧泽、保险极客等平台类公司利用保险科技对健康险产品设计、营销、承保、理赔等全流程进行重塑。如有的互助平台根据用户画像,进行智能匹配定制化保险产品,并根据用户病历信息、医疗数据等完成自动化理赔。

  (参见《健康保险蓝皮书:中国健康保险发展报告(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1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