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我国在新冠疫苗数量、品种、研发速度等方面展现出超强竞争力
——《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1)No.10》指出
来源:产业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21-12-14

  2021年12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第10部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1)No.10》。

  产业蓝皮书指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实现新冠疫苗自主研发的国家之一。我国新冠疫苗研发是充分运用新型举国体制,组织各方力量共同攻关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典型案例。从启动到获批,无论是新冠疫苗的数量、品种,还是研发速度我国都展现出超强竞争力。

  (一)我国参与新冠疫苗全球竞争的成效

1. 全饱和式研发技术路线

  疫情发生初期,科技部对WHO公布的五条技术路线进行了全面布局。每条技术路线布局1~3个研发团队,正是这种全饱和式的底线思维研发战略才得以使我国自主研发疫苗成功上市。我国新冠疫苗研发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多种疫苗技术路线的研发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全球获批的12款新冠疫苗主要分为四种不同技术路线。中国有5款,覆盖了其中三种技术路线(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除了现有已获批的技术路线外,其他19款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覆盖了四种技术路线。包括重组蛋白7款、灭活病毒5款、病毒载体4款、核酸疫苗3款。

2. 政产学研合作加速疫苗研发进程

  习近平在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指出,“要推进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新冠疫苗研发中,我国政府率先启动了包括疫苗研发在内的科研应急攻关项目,科研院所、企业、高校、医院、军队研发组织各方面作出迅速响应和开展有序并行的合作开发。在应急研发的产学研合作中,得益于新型举国体制制度优势,我国迅速整合多家科研平台,利用多学科平台提供技术支持,以并行工程替代串行工程,在疫苗临床试验阶段超前布局和扩大产能建设。成功案例包括:军事医学院陈薇院士团队与康希诺共同成功开发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Ⅳ期临床)、中国科学院与智飞生物共同开发重组蛋白疫苗(Ⅲ期临床)、军事科学院与沃森生物和艾博共同研发的mRNA疫苗(Ⅲ期临床)、广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高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的重组蛋白疫苗(Ⅱ期临床)、上海东方医院和斯微生物合作研发的RNA疫苗(Ⅰ期临床)、香港大学/厦门大学与万泰生物合作研发的病毒载体疫苗(Ⅱ期临床)。其中国际产学研合作研发的案例包括三叶草生物/GSK/Dynavax合作的重组蛋白疫苗(Ⅱ/Ⅲ期临床)、艾棣维欣/Inovio/国际疫苗研究所合作研发的DNA疫苗(Ⅱ/Ⅲ期临床)等。

3. 新冠疫苗国际合作成效显著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多次在国际场合积极推进疫苗国际合作进程,并主张让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2021年8月5日习主席在新冠疫苗合作国际论坛上表示2021年中国将努力向全球提供20亿剂疫苗。截至2021年7月,我国对外捐赠疫苗超2600万剂。其中向南美洲国家出口近2.8亿剂,捐赠100万剂,向非洲31个国家捐赠了疫苗,同时还向埃及等发展中国家提供生产线。截至7月,国药中生和科兴中维向COVAX新冠疫苗实施计划(COVAX),由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预防创新联盟共同提出并牵头进行,计划在2021年底前向全球提供20亿剂新冠疫苗,供应给“自费经济体”和“受资助经济体”。提供1.1亿剂疫苗。另外,中国新冠疫苗在各个国家或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获批紧急使用,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截至7月底我国出口新冠疫苗和原液超10亿剂,人用疫苗出口货值483.8亿元(见图8)。

A

  我国新冠疫苗主要向发展中国家出口,2021年1~7月我国新冠疫苗前五大出口国为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巴西、墨西哥和巴基斯坦,出口占比分别为12.4%、6.8%、6.8%、6.4%和5.9%(见图9)。以国药中生为例,新冠疫苗产品已在9个国家注册上市,103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批准紧急使用或市场准入,接种人群覆盖196个国家和地区;在阿联酋、塞尔维亚、摩洛哥、孟加拉国等国家的新冠疫苗分装和建设基地也在陆续投产。

B

  (参见《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1)No.10》p199-20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2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