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长江经济带应加强沿江省市规划和政策统筹
——《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1)No.10》指出
来源:产业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21-12-14

  2021年12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1)No.10》。

  在新发展阶段,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加快产业链创新链高效互动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十四五”规划都对产业链发展做了中长期战略部署,积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建设产业链承接载体,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然而,各地区存在产业链同质化、碎片化发展的倾向,值得高度重视。今后,中央有关部门应加强沿江省市的产业链创新链规划和政策统筹,促进各地区产业链错位发展、协作发展和创新发展。

1. 建立产业链创新链支持政策的区域协调统筹机制

  鉴于当前长三角三省一市各自为政发展产业链创新链的做法,中央有关部门应及时纠正这类做法,按照开放协作的思路引导有关地方共同培育一批相同、相似或相近的产业链创新链,探索共同规划、共同投资、共同培育、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协同机制。同时,为了整合资源,避免分散化低效投入,长三角三省一市应利用现有区域协作机制推动资金、人才等要素集中投入,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共同成立新兴产业投资资金,因地制宜地对产业链创新链不同环节进行精准投资。

2. 加强产业链创新链风险防控

  鉴于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关于产业链政策具有“重发展、轻风险”的问题,中央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长江经济带有关地方建立协同应对风险机制,加强产业链创新链关键环节的风险监测和分级管控,稳住产业链创新链关键环节的核心企业。地方政府应加强对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核心技术的梳理,设立行业“卡脖子”攻关项目,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组建科技攻关共同体,加快实现新兴技术突破。

3. 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财政性产业基金的牵引作用,通过股权战略投资、跟投社会资本、天使投资等途径支持重点产业链的标志性重大项目落地,同时按照产业引导、适时退出的原则实现滚动投资、接续扶持新的产业项目。另外,构建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方式,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实施精准支持,尤其是鼓励对产业链重大技术突破、核心关键零部件制造等“卡脖子”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此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服务化、融合化的转型升级。

4. 降低企业综合成本

  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是提升地区产业链创新链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是严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确保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应享尽享”,尤其对创新型企业实现让利,按月退还一定比例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鼓励其将更多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与再生产。二是鼓励金融机构贷款向实体企业倾斜,培育和建设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支持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构建各种形式社会网络,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企业融资可获得率。三是从陆路交通、港口建设和民航发展基金等环节减轻实体企业,尤其是创新型制造企业的税费负担,降低其运输成本。四是合理安排水电使用量,支持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对能效高、绿色化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或用能成本补贴。

5. 加强长江经济带产业链发展的顶层设计

  目前,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产业发展规划关于产业链的部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质化现象,例如,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北、湖南和江西都将电子信息相关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这在未来可能会带来无序竞争或资源浪费的问题。为此,中央有关部门应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按照“一盘棋”考虑,做好顶层规划和设计,使各个地区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技术能力和产业基础,在相同产业链的不同环节着力,形成差异化的重点发展环节,从而使相同产业能够在不同地区间形成良好的产业合作与转移态势,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链发展合力和国际竞争优势。

  (参见《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1)No.10》p266-26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2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