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健康赋权是提升老年人内在能力和促进功能发挥的关键
——《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20~2021)》指出
来源:老年健康蓝皮书  作者:张天墨   发布时间:2021-12-20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20~2021)》。

  蓝皮书分析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虽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念已经倡导多年,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沦为空谈,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并没有带来民众健康和就医体验的显著改善,现行的医疗服务模式仍然普遍存在只注重躯体治疗而忽视心理、社会关怀的问题,与服务体验的改善背道而驰。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在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的四大因素中,生物学遗传因素占15%,环境因素占17%,卫生服务占8%,个体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程度达到60%。健康老龄化的理念改变了传统上老年人被动接受照护的服务模式,提倡发挥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内在能力,促进功能发挥,主动参与自身健康管理。对主动参与理念的倡导,反映了一种被赋予权利的过程,这与健康赋权的概念不谋而合。各国及世界卫生组织都在积极探索老龄化的应对策略,倡导老年人发掘自身资源,鼓励自我照护,提倡健康赋权。健康赋权于20世纪90年代受到关注,被称作医疗卫生领域的第三次革命,广泛应用于老年人、妇女、儿童、同性恋者、艾滋病患者等群体健康问题的解决中。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赋权描述为“为改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而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合作关系及患者的自我保健策略,是健康的先决条件”。在英国,健康赋权被视为老年人健康服务框架下的标准之一。健康赋权是指通过运用多种方式帮助病人对疾病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从而提高他们带病生存的质量和满意度。有学者认为,健康赋权更多着眼于激发服务对象的内在潜能,而不是过度关注他们的缺陷与不足,关注个人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的互动过程,同时寻求社会支持网络。

  研究表明,慢性病患者通过健康赋权能够获得控制自身健康状况的能力和自信,同时提高生活满意度,对于慢性病的持续管理有重要意义。目前,相关研究中对以老年人为主的慢性病患者的健康赋权策略覆盖了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包括饮食、营养指导、心理和精神健康咨询、行为和生活方式干预、社会活动支持等。社会工作者作为服务主体,通常会采取小组研讨、同伴支持、工作坊、俱乐部、电话邮件随访、家庭访视、社区工作等多种形式。还有研究采用叙事治疗的方法,引导服务对象讲述患病、就医的故事与经历,在倾听的过程中引导服务对象反思自身的健康状况与生活方式,寻找新的生活意义。健康赋权的重要原则是要尊重服务对象的选择,在服务过程中,无论服务对象是选择自我管理、自主决策还是把决策权留给医生,只要是尊重了服务对象的意愿和选择,就可被视为健康赋权。

  (参见《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20~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7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