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六方面重点发展方向
——《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20~2021)》指出
来源:老年健康蓝皮书  作者:张天墨   发布时间:2021-12-20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20~202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老年社会保障政策先后经历了试点先行期、大步改革期、完善稳定期3个阶段。我国诸多老年社会保障既定发展目标已经实现,部分任务也提前完成,社保参保人数日益增加,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群体全覆盖,待遇水平不断提高,扶贫成效显著。诸多成就不仅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奠定了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基础。但金无足赤,我国目前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并非完美,仍存在些许漏洞和不足,基于现状和政策不足,提出以下几点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和目标以供参考。

  (一)新时代社会保障面临转型升级的新要求

  进入“十四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实现转型升级。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待遇稳步提升,推进“发展型”社会保障。而在当前我国基本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的背景下,要逐步实现从保障最低生活水平到为贫困人口提供体面的美好生活的目标,并保持社会保障增速与经济、物价增速的动态平衡,使社会保障的作用从“保底”稳步升级为“满足美好生活需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老年群体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提升,对养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老年社会保障的发展要适应老年群体需求的变化,从满足老年人对高质量、多样性养老待遇和服务的要求出发,不断提供公平、有尊严、可持续的老年社会保障,助力人民的美好生活。

  (二)弥合城乡差距,关注农村老年人

  老龄产业的发展情况与经济水平大致呈正相关关系,存在地区间和城乡间的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的养老服务业明显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农村的整体档次又低于城市。城市通过“自下而上”的引力吸收了较多劳动力、资本和机会,加上先进科学养老观念的加持,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在生活和经济条件更为落后的农村地区,老年人口贫困问题更加凸显。数据显示,2018年农村老年人口贫困率高达19.5%,不仅高于农村非老年人口贫困率,更是远高于城镇1.4%的老年人口贫困率。养老服务机构设施设置存在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一方面,老年卫生机构多集中在城市中心,农村等偏僻地区的机构数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另一方面,同一地区的机构设施也并非完全均衡。在医疗方面,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医院等基层医院的医疗设施、药品供应存在差别,不同老年群体间的支付偿还能力也有区别。

  (三)强化老年文化阵地建设

  随着家庭对老年人赡养功能的逐渐弱化,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探望、上门服务等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希望参与丰富的教娱活动,推动了生态养老、旅游养老等多种文化养老新模式的诞生。文化养老除了满足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为相关业界带来了收益。目前,老年服务市场领先发展,老年房地产十分火爆,老年金融市场也逐渐苏醒,老年文化建设则是整个老龄产业的主引擎。但同时我国老年文化阵地缺乏,许多社会资源闲置,如有些设施建成后,因为政策执行不力、选址布局不合理等,对老年群体缺乏吸引力而较少被注意到。

  (四)关注老年人健康,实施健康老龄化

  与“十三五”相比,“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群体扩张速度将明显加快。提高老年公民的健康水平是一项合理、稳健的投资,可以减少社会负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副作用,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充沛。

  注重发挥老年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老年大学、专题讲座、宣传手册等多种途径增加老年人对健康重要性、人体与环境的关系等的认知。促进老年人个体功能的发挥,提供自身发展和价值实现的途径和机会。在服务层面重点关注长期照护服务的供给,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将前端预防与后端服务相结合,提供健康预防、失能缓解、临终关怀等综合性老年服务,减少社会对老龄化的恐惧心理,增加人民福祉。

  (五)建设老年友好宜居环境

  老年人群的衣、食、住、行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同的环境起着不同的作用,老年友好宜居环境建设不仅是老年人的刚性需求,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重要力量。《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发展报告(2015)》指出,目前我国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十分落后,虽然许多政策文件指出要构建宜居养老环境、进行适老化环境改造,但目前不管是既有住宅的适老化改造、适老住宅的建设,还是适老交通、户外建筑、老年社区的建设,都尚处于初级阶段,供需矛盾较为突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应重视无障碍环境、交流设施、交通设施的建设,支持老年人在公共空间中的各种活动。在超市、公园、社区商场等人员密集处配置老年服务设施,织密老年友好网络,做到就近就便、综合利用、合理布局,使老年服务触手可及。

  (六)培育专业护理人才

  服务型人才,尤其是一线护理人员,存在缺口较大和配置不均的问题。与巨大的护理服务需求相比,护理人才的供给远远不够。一方面,照护失能老人的工作强度较大,工作量远超传统医院,而工资待遇、员工福利并不能同步跟进,工作量与工资存在不对等的问题,并缺乏晋升体系,因此很少有护理专业的毕业生自愿投身老年护理工作,就业比例始终维持在极低水平,且退岗率较高。另一方面,虽然相关政策不断鼓励医疗卫生重心从中心城市下沉到基层,但城镇和乡村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大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集中了大多数专业医护人才。此外,目前养老护理员整体呈现教育水平偏低、年龄结构偏大、性别比例失衡、专业技能较弱的特点。

  (参见《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20~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7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