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积极推动全球碳中和国际合作
——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1):碳达峰碳中和专辑》指出
来源:气候变化绿皮书  作者:张天墨   发布时间:2021-12-20

  2021年12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第13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1:碳达峰碳中和专辑》。《报告》指出,

  全球正面临共同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也正在共同经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绿色低碳转型。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国际社会关于减排目标的认知相对一致,即一国排放水平相对某个特定年份实现一定比例的下降或控制性增长,是一个量变过程,是对既有经济、能源结构的优化、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碳中和目标的提出,需要能源结构、经济和生活模式的颠覆性变化。即便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并没有从经济繁荣走向碳中和的成功案例。碳中和的实现方式部分基于当前先进环境技术的广泛应用,部分还要依靠未来技术发展预期共同实现。因此,不管信心多么坚决,碳中和的不确定性是存在的,各国面临的挑战也有共性,需要通力合作。因此,尽管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面向本世纪中叶的碳中和愿景,我国要继续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一步拓展与各国在绿色产能、绿色资本、绿色贸易等方面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第一,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强多边机制,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支持。《公约》是国际气候治理主渠道,也应该作为加强各国碳中和合作的主渠道,共同推动《巴黎协定》全面、平衡、有效实施。发展中国家既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实现温室气体管控目标,面临多重挑战。中国要积极对接各国国家自主贡献的更新,识别、评估和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坚持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促进联合国多边机制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一方面可以保证发展中国家目标的高效实现,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提出更具雄心的低碳发展目标。

  第二,探索双边和多边协作减排新模式。由于碳排放的全球扩散特性和减排成本的空间异质性,在哪里碳减排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效果是等同的,这就使得通过气候治理中双边、多边合作,既包括资源、能源的合作,技术、市场的合作,也包括碳排放和碳汇额度共享的合作,实现双赢或多赢成为可能。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越大、越开放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生产成本和风险越低,实现的社会福利水平越高。一个高效运行的双边、多边机制,其温室气体减排成本、效率一定是优于经济体成员各自行动的,在未来全球气候治理进程还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推动双边,小多边减排协作模式,也是提高效率、抵御风险的可选路径。

  第三,加强多圈层、多主体系统治理机制。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碳达峰可以主要以政府主导从供给侧、生产侧推动实现,但碳中和,则需要从政府到个人、从生产侧到消费侧共同行动,需要更为系统的解决路径和方案。全球碳中和必须充分调动国际气候治理体系中主权国家政府、国际组织、行业组织、企业等非政府组织和个体等多圈、多层的行为主体的力量,共同开展行动并贡献知识和实践经验,让优秀实践可以快速复制,并激发更多的领域和更广泛的人群产生迭代创新实践,快速放大优秀实践成效。

  第四,推动建立消除技术和贸易壁垒的国际机制。全球碳中和需要各国充分合作,放大合作红利,减少相互约束导致的损耗,推动气候与环境友好技术的快速应用和普及,保障全球气候安全。我国作为全球主要生产大国,获取先进技术和全球市场对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但欧美等国经常以国家安全、环境安全为名,通过设置各种壁垒阻碍技术和贸易的正常流通。我国可主导推动建立相关国际机制,联系和团结面临同样约束的发展中国家,甚至部分发达国家,共商解决方案,约束技术和贸易等各种壁垒的实施,促进环境友好技术的使用和国际贸易趋向正常化。

  第五,持续推进中国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综合评估及碳中和投融资数据库建设。特别是增强非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绿色金融渠道、典型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国情和需求、风险和不确定性等方面的研究,推动气候影响、资源禀赋、绿色产业、低碳技术等数据库建设。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信用、商业、法律及合规风险范畴之外,开发气候变化自然和政策风险对投资项目经济绩效影响的评估方法学,进行必要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并提出风险缓释和管理的政策建议。全球各国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面临的环境和气候问题、产能和资本合作模式等也有差异,因此气候风险的综合评估上应该注重“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

  第六,推动建立生态文明与碳中和协同治理国际论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为协同全球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双碳”目标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我国可发起并推进建立生态文明与碳中和全球或者区域性论坛,体现我国积极行动意愿和具体成效,分享好的经验和做法。碳中和目标相对长远,各国行动方向、路径有较多相似之处,因此,分歧相对减少,容易达成共识。可以先建立区域性论坛,如中日韩都已提出碳中和目标,可以建立机制探讨推进相关研究和工作;中欧在碳中和议题上也有广泛交流和共识,也可推进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如煤炭行业公正转型中欧合作机制等,充分借鉴欧洲经验推进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开展,形成务实合作基础。在区域性工作机制基础上,视情拓展和提升会议规模和等级,将论坛提升为国际性机制,加强我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际气候治理领域的领导力和话语权。

  (参见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1):碳达峰碳中和专辑》p1-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2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