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中国交通部门碳排放应力争在2030年前达峰,2060年控制在1亿吨以内
——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1):碳达峰碳中和专辑》指出
来源:气候变化绿皮书  作者:张天墨   发布时间:2021-12-20

  2021年12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第13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1:碳达峰碳中和专辑》。《报告》指出,

  交通部门能耗和碳排放快速增加,对中国能否实现双碳目标产生重要影响。2018年交通部门能耗占终端能源消费量的15%,碳排放超过10亿吨。目前道路运输能耗和排放占比约为80%,交通部门排放来源以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为主体。在不实行积极、持续的减缓政策情景下,未来交通部门碳排放将呈现近中期快速增长、远期逐渐放缓的发展态势,2060年碳排放可达2020年的3~4倍。

  交通部门实现碳达峰和近零排放的主要障碍包括随经济增长而来的运输需求持续上行、民航和水运的减碳技术选择有限和道路货运脱碳难度大等。为克服上述困难,交通部门应加速运输结构优化、提升交通工具能效、发展替代燃料技术和关注颠覆性技术研究进展。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交通部门碳排放应力争在2030年前达峰,2060年控制在1亿吨以内。为实现近零排放目标,交通部门应提高新能源汽车、氢能飞机、电动飞机、氢能/氨能船舶、高铁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的渗透速度。2060年乘用车、出租车和公交车完全实现燃油车禁售,货车车队中燃油车比例降至5%以内。2060年机队中氢能飞机和电动飞机占比接近40%。船队中电动船舶和氢能船舶等新能源船舶保有量在2045年后快速增加。交通工具能效进一步提升,2060年各交通能耗比2020年减少10~50%。城间客运结构向高铁转移,城市客运结构向公共运输转移,货运结构进一步推进“公转铁”和“公转水”。

2

  2020~2060年碳中和近零排放目标下中国交通部门碳排放

  (参见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1):碳达峰碳中和专辑》p115-13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2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