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要特别重视海洋碳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调节作用,及时布局并大力研发海洋负排放技术
——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1):碳达峰碳中和专辑》指出
来源:气候变化绿皮书  作者:张天墨   发布时间:2021-12-20

  2021年12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第13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1:碳达峰碳中和专辑》。《报告》指出,

  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超过美国和欧盟的总和。实施碳中和是我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有力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中国各领域兴起对标“碳中和”的热潮,彰显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民族担当。然而,单纯一味减排必将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增汇是一种选择。

  应对气候变化,要特别重视海洋碳汇的重要调节作用,及时布局并大力研发海洋负排放技术。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陆地的10倍,大气的50倍),增汇潜力巨大。中国海域辽阔、生态类型丰富,为多种形式的海洋负排放提供了前提。同时,我国具有坚实的海洋碳汇研究基础,我国科学家提出的“微型生物碳泵(MCP)”理论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正在引领着国际前沿发展方向。研发海洋负排放技术,应从陆海统筹减排增汇、海水碱化负排放技术、海洋缺氧区负排放技术、海水养殖区综合负排放技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增汇技术、珊瑚礁生态系统“源-汇”效应评估和增汇模式研发等方面综合发力,通过引领海洋负排放大科学计划、建设海洋负排放示范基地、建设海洋负排放大科学装置等手段系统布局,建立有关标准与规程,引领国际发展趋势,不仅将为我国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科技支撑,还可向世界推出“中国方案”,为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做出实质性贡献。

  (参见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1):碳达峰碳中和专辑》p186-19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2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