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训练与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1)》指出
来源:残疾人蓝皮书  作者:马云馨   发布时间:2021-12-29

  2021年12月26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1)》。

  蓝皮书指出,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训练与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国家级残疾人冰雪训练基地建设有序展开。中国残联已经建立7个冬季项目专项训练基地,分别为国家残疾人冬季运动训练基地(哈尔滨体育学院)、国家残疾人雪上训练基地(八一雪上运动大队旅顺基地、河北省体育局崇礼高原训练基地、北京万科石京龙滑雪场、邯郸四季滑雪场)、国家残疾人冰上训练基地(黑龙江省冰上训练基地、北京中体奥冰壶运动中心)。此外青岛国信体育中心(中国残奥冰球队)、黑龙江省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中国残奥越野滑雪)等训练基地也承担着相应的冬季项目训练保障任务。

  残奥会冬季项目的训练、竞赛已实现全覆盖。中国已经开展了高山滑雪、冬季两项、越野滑雪、单板滑雪、残奥冰球、轮椅冰壶等冬残奥会6个大项的专业训练,并组织了全国单项锦标赛等,实现了冬残奥会项目的训练、竞赛全覆盖。在2019年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增设了6个冬残奥会项目,首次实现了冬季项目进入夏季赛事;首次承办冬残奥会亚洲杯系列赛事。

  冬残奥会项目训练体系逐步完善,训练规模基本稳定。几年来,中国以备战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为主要目标,兼顾培养年轻选手,遵循“请进来、送出去”的原则,采取夏训与冬训、境内与境外、训练与比赛、本土教练与外教相结合等多种手段,培养了大批专业运动员,形成了冬残奥会项目运动员梯队,并且适时调整国家队成员,保持队伍活力和竞争力。中国残联先后邀请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籍教练来华执教,填补了残奥冰球、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单板滑雪、冬季两项等冬残奥会项目的国内空白。全国有12个省区市开展了残奥会冬季项目训练,有超过274名残疾人运动员全年不间断参与训练。同时中国残联还在夏季择优选派236名雪上运动员赴新西兰、芬兰、奥地利等地进行反季节训练。仅2019年,境外训练就累计达433天,训练运动员165人次。轮椅冰壶等6个项目的350余名运动员开展夏季集训;残奥冰球项目方面,全国有稳定的6支队伍开展常年训练,并聘请俄罗斯籍主教练执教,远赴俄罗斯、加拿大进行训练和比赛;由20名运动员组成的轮椅冰壶国家集训队常年进行针对性训练;10名听障运动员与残奥会运动员一同参加越野滑雪训练;4支听障冰壶男女队作为二线队被组建并进行集训。中国残联与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联合,以多种举措推动和保障残疾人冬季项目训练与比赛,成效显著。

  从多领域入手,全力保障残疾人冬季项目发展。2019年,中国残联制定实施《备战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6大项工作方案》,调整中国残联备战2022年冬残奥会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领导。中国残联先后与芬兰等冰雪强国开展冬残奥会合作,签订了合作备忘录,还与其合作先后选拔并培训了33名教练员、38名分级员、20名轮椅冰壶裁判员,充实保障队伍。中国残奥委会与芬兰、俄罗斯、希腊签订了残疾人体育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中国残联与北京市、河北省、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订了残疾人冬季运动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参见《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1)》p52-5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2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