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中国残疾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应在政策支持力度、人才培养平台、培养渠道、专业教师队伍与专业评价方面进行改进
——《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1)》指出
来源:残疾人蓝皮书  作者:马云馨   发布时间:2021-12-29

  2021年12月26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1)》。

  蓝皮书指出,中国残疾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应在政策支持力度、人才培养平台、专业教师队伍、培养渠道与专业评价方面进行改进。

  一方面,要落实体育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建设经费和配额。相关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明确体育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发展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尽量将特殊教育与体育教育、运动康复、运动训练等专业均质考虑,做到政策经费支持的均质化、合理化。在特殊教育实验室建设、专业图书建设、教学环境与设施建设以及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积极推进,为培养优质的残疾人体育人才奠定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加强体育院校特殊教育研究领域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进修、访学提供经费支持,鼓励教师进行特殊教育教改课题、研究课题的申报,并提供相应政策支持促进教师科研成果的实践转化。

  残疾人体育专业人才须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中国高等体育院校之间构成的中观协同创新系统在中国体育类高等院校友好互助、良性竞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院校跨学科专业的不断增加,高等体育院校自我封闭的协同创新是远远不够的,院校必须提升高等教育系统层次,优化高等教育系统结构。中国高等体育院校残疾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体主要包括体育企事业单位、特殊教育科研院所等。高等体育院校可以尝试与多个创新体共同搭建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在新的创新系统中,设立新的具体项目,根据人才培养类型的差异,满足体育教科训的具体要求,建立多主体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各类协同创新中心分别培养残疾人体育专业人才。同时,创新主体需要借助企业、中介等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技术支撑、财政支持,促进协同创新中心落地。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实施主体。教师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体育院校需建立教师培养长效机制,如制定国内外进修、访学、留学等政策,以提升残疾人体育专业教师业务能力及教学水平;需制定学历水平提升激励政策,鼓励专业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历,促进自身专业水平提升;需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对有出国留学背景的人才、高水平人才、高学历人才等的引进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校外人才引进力度,缩减校内人才招聘,促进专业教师体系、教师教育背景的多元化;需建立残疾人体育专业教师教学的发展中心,开展专业教师业务培训、教学培训等工作,提升教师教学及专业水平;需建立教师集体备课、老中青教师“传帮带”等机制,有利于新聘教师尽快融入教学队伍、熟悉教学流程、提升教学质量;需进一步鼓励校内残疾人体育教师参加校外工作,加强残疾人体育教师校内外的良性流动。

  在中国,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体育教育专业,这些高校为特殊体育教师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平台和依托。中国特殊体育教师人才培养应在此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增设特殊体育课程,增加人才培养路径。在当前为体育教育学生开设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一批涉及特殊体育理论与实践的选修课程,学生需要修满6~8个此类学分,并具备指导残疾学生完成体育活动的能力,才能达到学校多类型残疾学生所需的师资水平。在该课程体系下成长毕业的教师能够为残疾学生提供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学指导,提高残疾学生体育学习的质量。这既顺应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满足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为满足校内外残疾人运动需求,高等体育院校需加大对残疾人科学健身指导员的培养力度。设有体育学研究生的高等院校应加大对特殊教育专业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硕士生、博士生培养方向及研究领域,构建以特殊体育课程为基础,特殊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为骨干,相关专业博士、硕士为“塔尖”的“金字塔式”人才培养模式。

  评价是指对事物价值高低的评定,专业评价则是通过各种途径与措施对专业办学质量高低的评定。改进残疾人体育专业评价就是要充分关注专业办学中利益相关方对专业办学质量的评价,主要包括学校评价、政府评价、用人单位评价以及学生评价四个环节。

  一是政府评价。目前,专业办学政府评价主要通过各院校教学评估、特殊教育专业评估、特殊教育专业认证等形式来检验各个高校残疾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否符合培养要求、培养目标是否实现。

  二是学校评价。学校评价主要是指进一步完善学校质量监控体系,构建自下而上考查、自上而下反馈指导的质量监控的闭环体系,其目的重在自查自纠。

  三是社会评价。社会评价是用人单位对残疾人体育相关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反馈,是用人单位对残疾人体育专业毕业生质量满意度的反馈,主要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及毕业生表现等方面向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促进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

  四是学生评价。学生作为直接利益相关方,是残疾人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直接体验了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对该过程最有发言权。学校要多通过学生评教、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学生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反馈信息,通过信息分析,进一步优化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促进专业良性发展。

  (参见《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1)》p202-20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2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