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全球高通胀压力下,世界经济面临两方面突出风险
——《世界经济黄皮书: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
来源:世界经济黄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22-01-04

  2021年12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在京发布了《世界经济黄皮书: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黄皮书指出,通胀高企持续时间超出主要经济体央行原有预期。主要经济体央行认为供应瓶颈恶化和商品需求强劲是推高通胀的主要原因,未来随着供应瓶颈缓解,通胀压力有望回落,但仍需警惕疫情反复和供应中断风险。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国通胀仍将持续数月甚至到2022年。欧央行行长拉加德认为欧元区通胀仍将暂时地上升,供应链瓶颈问题有望在2022年上半年消退。据欧央行预测,欧元区2021年调和CPI同比将达到2.2%,较6月预测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第四季度将上升至3.1%的高位,但2022~2023年将逐步回落。由于疫情和政策等方面原因,全球需求和供给的不稳定性增加,在市场出清、价格再平衡的过程中短期通胀的波动性将明显上升。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短期仍将处于高位运行,半导体和新能源相关商品价格仍有上行空间。全球经济复苏推动大宗商品需求快速释放,而供给受疫情反复、投资不足等制约,短期存在刚性,难以快速响应,叠加流动性泛滥和金融投机的推动作用,2021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保持高位运行,特别是能源、有色金属等商品供求关系尤为紧张。随着发达经济体实现“群体免疫”、新兴经济体疫苗接种率提高,因疫情造成的供应短缺问题有望在2022年改善,供需缺口收窄将降低全球商品价格上涨压力。此外,随着美国经济在2022~2023年回落,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也将失去需求支撑。但全球经济重建、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碳中和”下全球能源结构调整将加剧相关商品供求紧张关系,带动中长期通胀中枢相对疫情前上行,其中与半导体和新能源相关的有色金属、清洁能源等商品价格仍有上行空间。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两方面突出风险。一是高通胀压力下美联储超预期紧缩冲击资产价格。由于美国通胀持续处于高位,美联储提早缩减购债(Taper),内部对提前加息的支持也有所增加。如果美国通胀继续维持高位,不排除有更多中立的票委或转为支持加息的“鹰派”,届时美联储提前加息风险将进一步上升。美联储收紧流动性将促使资本回流美国,加剧资产价格波动,对全球经济产生紧缩影响,甚至可能触发新兴市场发生金融危机。上一轮美联储加息至1.5%并启动缩表之后,标普500指数、MSCI新兴市场指数、上证综指累计最大跌幅分别达10%、20%、25%,造成了所谓的“缩减恐慌”。

  二是部分新兴经济体经济和金融脆弱性上升。阿根廷、土耳其、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高企。随着美联储缩表和加息预期前置,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压力加大。为应对高通胀和资本外流压力,巴西、土耳其、俄罗斯、墨西哥、泰国已率先加息,但加息并不一定能有效阻止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还可能加深经济衰退。此外,阿根廷、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外债规模较大、外汇储备水平较低,面临较大的债务清偿压力。随着美国通胀和名义利率上升,高债务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加剧,外债负担将快速上升。在内需低迷、供给不足、通胀高企、货币贬值下,部分新兴经济体经济滞胀、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风险明显上升。

  中国通胀压力或将增加,但政策空间和应对工具充足。一方面,随着猪肉价格企稳回升,2022年中国CPI同比有望明显上行,但提升速率仍受内需制约。另一方面,在“碳中和”、极端天气影响下,国内电力和能源供需依旧紧张,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PPI同比保持高位运行,预计2022年才会有较大幅度回落。但考虑到我国率先从疫情中恢复,拥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政策工具,外部经济风险对我国影响总体可控。面对短期通胀压力,宏观政策应增强通胀容忍度,更加关注实际需求和就业市场改善情况,不宜因短期通胀跳升而改变政策倾向。面对大宗商品涨价压力,应用好经济和法律手段,加强预期管理和市场调节,避免供求矛盾激化、过剩落后产能堆积,加强农产品供应链和流通体系建设,着力管控输入性通胀压力。面对海外金融风险,应增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水平和汇率弹性,发挥汇率对资本流动的调节作用,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的宏观审慎管理。

  (参见《世界经济黄皮书: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329-33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2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