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效显著
——《农村人居环境绿皮书: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报告(2021)》指出
来源:农村人居环境绿皮书  作者:吴禹霖   发布时间:2022-01-04

  2021年12月23日,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农村人居环境绿皮书: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报告(2021)》。

  绿皮书指出,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各项重点任务。截至2020年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如期完成,农村长期存在的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村庄干净整洁有序基本实现。

1.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升

  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8%以上,2018年以来累计改造农村户厕4000多万户郁静娴:《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68%》,《人民日报》2021年4月8日。。同时,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实现无害化治理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90%。从整治深度来说,本轮农村厕所革命不仅强调农村户用厕所的建设和改造,同时着力抓好农村厕所粪污治理,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了《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指南》,并从全国遴选出9种典型模式,尽量使各类型地区都有可参照、行之有效的厕所粪污治理方案。2020年,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指导出版了《农村厕所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一书,对厕所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进行了介绍,促进解决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利用难题。

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有新提高

  2018年以来全国累计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50余万套,“十三五”期间共计完成15万余个建制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5.5%,大部分地区对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行了探索。在处理模式上,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了单户、联户、连片集中等不同模式,逐渐熟化了氧化塘、人工湿地、沼气池、土地渗滤、小型净化槽等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是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符合各地自身特点的本土化治理技术与模式仍在持续探索中。

3.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建立

  2018年以来全国农村地区累计建成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450多万个(辆),截至2020年底,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全国90%以上的行政村。各地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等处理方式,部分条件较好的地区已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随着大量保洁设施和人力的投入,农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4. 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2018年底,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8个部门共同启动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以“三清一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截至2020年底,全国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部分地区因地制宜拓展了“三清一改”内容,4亿多人次参与到这场集中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的行动中,激发了农民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的自觉性,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

5. 建设和管护机制逐步建立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各地在项目建设上,更加注重建立后期管护机制,明确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须“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积极探索专业化、市场化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模式。大多数村庄建立了村庄清洁长效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建立起城乡统一的保洁机制。很多地方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与脱贫攻坚两项重点工作有机融合,设立保洁员公益岗位,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担任保洁员,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同时,各地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激发农民参与整治的内在自觉。

  (参见《农村人居环境绿皮书: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报告(2021)》p28~3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2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