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十四五”时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应遵循五个思路
——《农村人居环境绿皮书: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报告(2021)》指出
来源:农村人居环境绿皮书  作者:吴禹霖   发布时间:2022-01-04

  2021年12月23日,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农村人居环境绿皮书: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报告(2021)》。

  绿皮书指出,坚持“十四五”时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指导思想,“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应该在标准、资金、体制机制上做足文章。

1. 完善机制,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作用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政府、企业与农民的广泛参与,但农民始终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其主体地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对此,应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提高他们对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性的认知水平。在此过程中培养农民的责任意识,进而推动其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参与意识的提高,从而使农村居民能够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全过程。

2. 制定规划,明确整治的内容及优先序

  一是充分认识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的重要性。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树立系统观念,科学统筹推进。二是制定详细的科学规划,根据村庄不同区位、不同类型、不同人居环境的现状,确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明确综合整治的路线图、时间表。三是科学核算资金需求规模。根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充分考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需的硬件设施、运营等各种要素,对全国范围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需要的资金规模进行科学核算。根据资金需求规模,在国家层面再制定实施的具体方案。

3. 依据区位条件,确定整治的技术与模式

  对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所采用的技术进行分类,科学分析这些技术的特点及空间适宜性,提出一份“自上而下”的技术供给清单。在此过程中,建议将民营企业成熟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厕所革命技术或者模式也纳进来,这既增加了技术或者模式的可选择性,也有利于调动企业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同时,基层职能部门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程中,对不同区域农村所需要的技术类型及模式非常清楚,可以提出一份“自下而上”的技术需求清单。通过技术供给—需求清单的对比,不同区域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可以选择适宜的技术和模式。

  具体而言,一是实施生活污水与厕所一体化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提高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探索建立区域性“生活垃圾绿色银行”,建立“生活垃圾绿色账户”,以生活垃圾分类为前提,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寻找生活垃圾资源化途径为根本,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4. 科学匡算,为整治提供资金保障

  首先,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根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求,国家层面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方面用于完善设施,另一方面用于建立运营机制。同时,建议取消配套资金,加大资金使用的监督与审计,发现问题严厉追责。

  其次,创新融资机制。建立“政府投入为主、村民支持为辅、积极发动社会支持”建设公共设施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和以村民为主体的公共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机制,调动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最后,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任务,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明确政府的投资主体地位。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捐款或以其他方式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此外,建立和完善适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地方政府补助机制,作为国家专项资金、社会资金投入的有效补充。

5. 加强监管,确保整治成效的可持续

  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度关注工程建设而不关注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及可持续性的问题,应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全过程监管。针对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管缺位问题,应尽快建立评估与监督机制。建议采取第三方参与模式,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评估与监督机制,对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治理效果、满意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以寻求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途径与措施。特别是设施完成之后管护机制的完善,是确保整治成效可持续的关键。

  (参见《农村人居环境绿皮书: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报告(2021)》p123~12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2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