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观点

乡村振兴跨出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一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获得了更坚实的制度性保障
——《202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
来源:社会蓝皮书  作者:马云馨   发布时间:2022-01-04

  2021年12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社会蓝皮书:202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蓝皮书指出,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之后,中央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并在一些关乎城乡的体制尤其是农村体制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创新,初步形成了相应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村庄规划工作,在2021年基本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村庄布局分类,这对于乡村振兴来说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的一个步骤。各地方政府都在推进乡村振兴规划工作。虽然从实际情况看,各地的乡村振兴规划水平和进展确实存在差异,但是乡村振兴规划的重要性在于明确了乡村振兴的具体做法、路径、投入以及具体目标等,避免了盲目性和无序性。与此相应的是,从中央到地方,加大了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优先得到了发展,农业农村的发展机会比以前有了明显的增多。

  2021年,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进一步的成效。首先,尽管河南、山西等地遭受罕见的洪灾,800多万亩农地受损巨大,但全国粮食产量并没有受到影响,依然保持着连续增长的势头。在一些主要粮食产区,亩产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和丰收,有的单产突破历史纪录。其次,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得到快速的提升,农业生产“无人化”试验有了明显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力的老化和短缺带来的问题。最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出现一些新机制和新方式。随着电子商务向乡村延伸,农村物流发展加快,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了农产品的粗加工和销售环节,延长了其产业链、价值链和收益链。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出现一部分外出务工的村民带上打工积攒起来的收入,返回乡村带动以农业为基础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说,上述农业现代化新进展为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奠定了较好的农业基础。

  与农业现代化相伴而来的是农村现代化也有明显进展。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绝大多数地区建立了防止返贫的预防机制,所有脱贫政策都获得很好的延续,派驻干部制度和政策向乡村振兴延展。农村社会治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被纳入了网格化治理,在原先的道路、卫生以及社区阵地等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与网格化有关的硬件设施建设。越来越多的村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

  (参见《社会蓝皮书:202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