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医疗蓝皮书: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2)》指出
来源:医疗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22-09-26

  2022年9月23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关村华医移动医疗技术创新研究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医疗蓝皮书: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2)》。

  蓝皮书指出,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 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对于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战略意义

  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大报告擘画了“强国蓝图”:“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旨归。无论是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都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应该说,现代化强国目标与健康中国建设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因为“从国际经验看,健康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领域,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健康寿命、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和健康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目前,我国主要健康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如何保障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建设健康保障体系,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前提基础,而且对于实现我们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

  2. 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卫生健康领域的理论创新

  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成功的宝贵历史经验。人民健康始终是治国安邦之大事,既关乎现代化发展全局,亦攸关党的执政基础。卫生健康从民生问题到社会政治问题再到强国发展战略,其地位作用表述的不断深化,不仅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执政理念、价值取向和民生情怀,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卫生健康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的逻辑必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历史表明,伟大实践是创新之源,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是在探索中摸索经验,在总结经验中完善理论,在理论创新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并且以中国国情为基本依据。因此,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和战略机遇期,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必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创新动力。在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的引领下,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实现更高水平人民健康,在全面深化医改中不断探索卫生改革之路与健康治理之路,也必将开拓卫生健康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新境界。

  3. 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落实健康中国战略

  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成果的具体反映。2009年之前,我国的医改始终在“政府与市场”的争论中前行。但随着党的执政理念的转变,医改方向进行了战略性调整。新医改以来,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医改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实现人民对“病有所医”的美好期盼,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总体上,我国医改是成功的。但回顾我国医改艰辛历程可知,真正建立起保障人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满足人民“病有所医”的美好生活需要仍然任重道远。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到2030年,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全面建立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坚持我们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更需要建设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以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为指导,是以保障人民健康为根本目的的系统化综合性的健康治理体系,对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具有战略意义。

  (参见《医疗蓝皮书: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2)》p5-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9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