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残疾大学生成功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残疾人事业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3)》指出
来源:残疾人事业蓝皮书  作者:吴禹霖   发布时间:2023-05-16

  2023年5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残疾人事业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3)》。

  近年来,国家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建设,于2017年把发展数字经济这一主题引入《政府工作报告》,促使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进一步结合,为中国经济的向好发展带来新动力,并成为实现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增长的巨大引擎。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打破了传统就业形式的局限,为残疾大学生成功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一)数字经济为残疾大学生融入社会提供了新契机

  在传统的劳动力市场模式下,在劳动密集型或者面对面配合密集型的工作环境下,残疾劳动力的生产效率较低。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残疾人就业形式重塑的可能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残疾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显著增加。中国信息通信研究所公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表明,2020年数字经济渗透率最高的行业为服务业,渗透率超过40.7%。数字经济带动服务业迅猛发展,催生出大批新兴服务业岗位,使相关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快速提升,增加了残疾大学生就业的机会。

  2021年4月印发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中国残联办公厅关于开展残疾人就业帮扶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全国各地应强化就业工作服务,根据残疾人的从业需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全国残疾人求职培训专项行动。《通知》借助数字经济、互联网产业等新兴渠道,通过促进各地积极采集适合的岗位数据,主动为残疾人提供就地就近的就业机会,通过采取支持有特殊求职愿望和要求的残疾人与用人单位进行供求对接等一系列措施,积极帮助残疾人群体实现灵活就业,提高残疾人群体的就业率。

  (二)数字人才培养项目增强残疾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新经济与残障融合就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多地开展数字人才培养项目来增强残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例如,从2020年开始,渣打集团携手GBDN-China在中国实施“成功之路”项目,打造残障青年融合就业的生态体系。该项目通过企业志愿者对残障学生进行辅导,开展线上学习和招聘会,举行残障融合“直通车”、企业开放日、线上直播、职场经历分享等活动,帮助约1万名残障学生提升职业能力。此外,GBDN-China将在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10座城市发起联合倡议,通过政企校社的联合行动,提升残障学生的自信心、求职意愿和职业技能,实现残障学生高质量融合就业。

  2022年新经济与残障融合就业企业圆桌交流会中提到,未来两到三年内,类似视频剪辑师这样的内容运营、多媒体编辑人才会受到人才市场的青睐,另外互联网公司对用户增长官、产品运营人员以及实现商业转化的关键节点人员的需求还会继续增长。因此,为促进残障青年就业,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黄义表示,学校应根据企业岗位标准,面向残障待就业人士培养数字技能,将真实业务、真实项目植入校园课题,通过反复训练让学员掌握一技之长。企业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择优聘用。此外,针对目前已经在岗的残疾人劳动力,学校与企业可以制定专项技能培训项目,让他们获得更多技能,提高残疾人的竞争力。

  (三)数字经济为残疾大学生就业赋能

  数字经济促进了信息沟通无障碍的发展。在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信息无障碍”运动。以美国为例,早在1998年美国国会就制定了《康复法案》,要求一些关键的网络按照无障碍访问原则加以设置,规定联邦机关所使用的电子设备和计算机技术都不得对残疾人员构成阻碍,这一法律目前已在美国许多州产生法律效力。“信息无障碍运动”给残疾人群体创造了公平的获取信息的机会。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走在世界前列,数字经济催生了新业态、新的消费形态,每个人在工作与生活中都或多或少与数字经济产生关联,残疾人也一样。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出台了《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息无障碍产品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这为消除“残疾数字鸿沟”奠定了基础。但信息无障碍环境的建设还在路上。《意见》还指出要扩大信息无障碍终端产品供给,如康复机器人、智能轮椅、文字语音转换、智能导盲设备等智能终端的设计开发,这些可以弥补残疾人身体功能的局限,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发挥自身才能。对于残疾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受教育水平较高,更容易掌握互联网相关的技能,这也为他们在数字经济中实现就业提供了保障。

  (参见《残疾人事业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3)》,P178~18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