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广州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应从四方面入手
——《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23)》指出
来源:广州蓝皮书  作者:吴禹霖   发布时间:2023-10-12

  2023年9月28日,广州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23)》。

  蓝皮书指出,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是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方面,在乡村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带动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同时也能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另一方面,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作用。广州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其他特大城市相比,广州拥有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根据中央“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广州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顶层设计

  广州各界要在以下几方面提高认识:第一,基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新思路,形成打造特大型城市中乡村有传统、有特色、有科技、有创新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广州样本”的认识;第二,基于广州丰富独特的各类文化资源优势,形成“农文旅+N”的发展理念,充分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打造自身特色文化品牌,打造特色文化精品村,建设美丽乡村群,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三,基于人民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形成以政府为引领、汇集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认识。

  建议广州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做好系统规划,加强顶层设计。首先,在纵向上建立规划传导的管控机制,立足宏观的总体规划,做好中观的片区规划,完善微观层面的详细规划。通过设立农村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构建需求反馈机制,对乡村文化建设进行精准供给,制定政府支持、鼓励、引导市场主体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通过文化服务补贴、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扶持奖励政策引进乡村文化建设人才,增强乡村文化建设的活力。其次,在横向上强化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做好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评估、反馈。

  (二)构建“文化+”融合发展模式,激发乡村文化产业活力

  一是要以乡村特色文化为依托,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多元价值。要加快“广州乡村文化知识库”“特色精品村”建设。要根据自身的文化资源禀赋,挖掘本土乡村文化特性,准确定位本土资源的特色比较优势,如田园风光、传统手工艺、传统建筑、传统医药、民俗节庆文化、非遗、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要利用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确定发展道路,进行特殊化、差别化经营,将文化资源优势变为文化产业优势。二是打造自己的品牌,重点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是一个产品与其他产品区别的标志,各地要根据自身文化特色,依托科技力量,遵循“一地一品”“一村一品”“文化+”的发展理念,延长文化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品牌。

  (三)科技与文化结合,构建乡村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体系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要使乡村特色文化资源重新焕发活力,需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科技与文化结合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要结合现代科技、现代时尚元素“唤醒”文化资源。在文化资源的呈现方面,文化内容的静态展示难以发挥其文化魅力,要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打造数字文化体验、数字音乐、云种田、云度假、云展览等数字化场景,以图文、短视频、虚拟体验等形式给观众带来沉浸式感受。二是要推动文化科技产业与乡村“农文旅”有机结合,整合乡村碎片化文化资源。要以科技为引擎,大力打造现代农业公园、智慧农业、航天育种、无土培育现代科技产业园等充满现代科技元素的绿色农业项目,引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系统建设现代农业装备研发中心,进行集约化管理,打造“科技+农业龙头企业”引领的现代农业体系。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将研产销各个环节有效链接起来,建构“农业+文化+旅游+科研+N”的完整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优化人才结构,强化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从整体规划设计、专业技能、数字技术、市场运营、产业管理等方面对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引进现代企业管理人才。乡村的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专门的管理人才进行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激发乡村文化企业的活力、提高竞争力。二是要扶持本土民俗手工艺者、非遗继承人,培养新的接班人。加大对掌握特色文化资源人才的扶持力度,培养技艺型人才,扶持民间艺人及团体,建立非遗传承基地,鼓励各大高校和文化机构设计和艺术专业的学生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乡村进行调研学习,培育青年主播。三是要重视数字化人才。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有条件的乡村地区可以建立数字文化产业研发中心,依托数字技术人才,打造数字文化产业,活化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参见《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23)》,P138~14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9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