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东南亚毒恐复合型犯罪治理要完善区域性检测体系,精准预判犯罪发展态势
——《国际禁毒蓝皮书:国际禁毒研究报告(2023)》指出
来源:国际禁毒蓝皮书  作者:佟譞   发布时间:2023-12-15

  2023年12月14日,上海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国际禁毒蓝皮书:国际禁毒研究报告(2023)》。

  蓝皮书指出,为应对毒恐复合型犯罪的威胁,中国和东盟地区应充分参与“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的非法作物监测计划”(UNODC Illicit Crop Monitoring Programme,ICMP)与欧洲毒品和毒瘾监测中心(EMCDDA)的监测项目。2004年中国同东盟签署的《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确定了双方在禁毒、反恐等国际重点领域的合作。因此,中国和东盟地区应在东盟和中国禁毒合作机制(ACCORD)下建设以执法合作为导向的“中国-东盟”区域性犯罪监测中心(下称“监测中心”),构建应对毒恐复合型犯罪的监测评估体系,以准确预判犯罪发展态势。

  首先,中国与东盟应当通过建设监测中心来完善监测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发展毒品原植物种植、毒品滥用、资金流动和网络犯罪方面的监测。在毒品原植物种植方面的监测,应当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对受地理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难以实地开展监测的地区进行监测,例如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图像和无人机遥感技术对“金三角”地区的罂粟种植展开监测;在毒品滥用方面,应利用传统和新技术结合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展开区域性毒品滥用监测,如利用污水监测技术对农村地区的开放性水源和城市地区的生活污水进行监测,以分析区域性的各类毒品滥用情况;在资金监测方面,各国政府执法部门应同金融机构展开稳定的合作,如在东南亚毒品与恐怖主义犯罪多发地区,以地区内的资金流向和原有风险账户的监测为前提,对与风险账户关联和存在资金异常波动的可疑账户和交易开展监测;在网络监测方面,应利用传统型犯罪网络化发展的趋势,由网络安全部门对互联网信息展开监测,如对公众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的恐怖主义宣传和毒品贩卖信息、社交软件中的恐怖活动交流和毒品交易信息等犯罪信息展开监测。

  其次,监测中心要通过对数据的汇总和分析达到预判犯罪发展态势的目标。在数据汇集方面,监测中心应牵头建设连通各国执法部门的数据库并做分析。在数据分析方面,监测中心要以数据主导监测的理念,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清洗与筛选,之后通过专业的情报分析队伍来提高研判能力。同时,对于数据分析中的难点,应同区域内的智库、科研院所等展开紧密合作,在数据分析多元化视角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分析的全面性。在评估和预判方面,监测中心应当根据分析结果发布年度性的区域犯罪监测报告以供研究,并向成员国提供早期预警咨询。

  (参见《国际禁毒蓝皮书:国际禁毒研究报告(2023)》p183-18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1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