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科学认识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3)》指出
来源:气候变化绿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23-12-29

  2023年12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3):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一是我国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禀赋。研究基于高时空分辨率风光资源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系统评估了中国风电和光伏的技术可开发量。评估结果显示,中国陆地+近海100米高度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109亿千瓦(其中陆上86.9亿千瓦,近海22.5亿千瓦),中国陆上光伏的技术可开发量约456亿千瓦。若上述资源全被开发利用,风电、光伏的潜在年发电量将达95.84万亿千瓦时,约为202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的13倍,为2060年全国电力需求(约16万亿千瓦时)的6倍。

  二是风能、太阳能资源的优化利用对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十分重要。研究基于中国长时间序列高时空分辨率风能、太阳能资源数据库和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库,分省逐小时电力负荷数据库等资料,构建了风光电力供需与空间优化模型,探讨了2050年中国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对实现碳中和的潜在贡献。结果发现,在区域电网互联情景下,到2050年,如果风电装机25亿千瓦、光伏装机26.7亿千瓦,按照全国小时级的电力电量互动平衡,不考虑储能和需求响应,仅靠风光就可以满足全国约67%的电量需求,同时弃电率小于7%(约6.33%)。届时,中国风光新能源年发电量将达10.39亿千瓦时/年,每年减少SO2排放208万吨, NOx排放197万吨。技术进步、电网互联和需求响应等措施可大大提高风光渗透率,其中电网互联的作用最为显著。

  (参见《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3)》p240-25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1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