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研创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研究

向世界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
——上海交大舆情研究实验室在智库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中的探索
来源:皮书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  作者:谢耘耕   发布时间:2016-08-24

  谢耘耕,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新媒体、公共舆论、危机管理。

 

  摘要:皮书在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智库建设中扮演着独特角色,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作为一个学术研究与智库建设并重的机构,通过打造蓝皮书等智库产品,在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发挥智库功能方面做出了自己的探索:一是加强数据库建设,强化实证定量研究;二是按照国际学术规范,提升研究专业性和科学性;三是强化精品意识,提升蓝皮书质量;四是加强国际出版,提升国际影响力;五是加强媒体宣传,扩大研究影响力。

  关键词:智库话语体系皮书数据库

 

一  构建专业数据库,发布权威研究报告

  1. 好“故事”需要客观的话语体系和科学的表达方式

  伴随中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攀升,中国形象、中国观点、中国责任正日益被世界关注。要向世界更好地传播真实的中国声音,中国智库需要贡献更多的智慧,以增强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努力使自身融入国际主流话语体系之中。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显示,当前中国以435家智库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不可谓不多,但是普遍缺乏国际影响力,且以官方智库为主。所以,缺乏高质量的新型智库成为当前中国智库发展的瓶颈。

  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引人注目的社会变化,为社会科学家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认为,向世界说明真实中国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相比单纯的理论和说理,“故事”更容易得到国际民众的认同和理解,也有利于消除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误解。当今中国有许多好“故事”,这是中国智库走向世界的有利方面,但如何以客观的话语体系和科学的表达方式呈现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这对中国智库来讲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认为讲好中国故事一个很重要的方式是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以客观搜集的资料和数据为依据,以相对科学的方法和步骤为操作规范,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借助实证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与国际主流话语体系对接,进而实现对话,因此,实证研究是对中国社会科学家提出的一个迫切要求。未来中国智库发展和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也需要社会科学家更多地采用实证、定量的研究方法,将研究构筑在经验数据而非纯粹想象的基础上。

  2. 上海交通大学注重建设专业数据库,强化研究报告的定量研究

  高校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承担着很多智库的功能。近几年来,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强大的大数据挖掘和社会调查的优势,不断地发展建设自己的专业数据库,发布权威的研究报告,努力向世界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目前已初步建成三大专业数据库:中国公共事件数据库、民生调查数据库和中国大学生调查数据库。依托这些数据库,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连续出版了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民调蓝皮书《中国民生调查报告》、《中国城市品牌认知调查报告》等,另有《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和《新媒体与中国社会发展》外文版即将由德国著名的学术出版机构Springer出版。

 

二  皮书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

  智库都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包括内部报告、研究报告、论文发表、图书出版等。皮书是智库机构发布权威报告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应该具有前沿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等特征。皮书在中国话语体系和智库建设中扮演着独特角色,发挥着重要功能。

  1. 智库产品的有效载体

  目前,不少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的学术成果采用皮书的形式进行发布,皮书已经成为一种极具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智库产品载体。特别是在“两会”期间,大量皮书集中发布,为参会代表提供了参政议政的重要依据。

  2. 政策发布的先声

  皮书是一种具有话语权的载体。当政府或有关部门准备出台某项政策时,可以通过相关领域专业机构或专家发声,以皮书的形式提前发布部分信息,释放“决策气球”,试探社会的反应。

  3. 舆论引导的平台

  皮书囊括了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大量信息,需要借助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进行传达。相关媒体不仅可以从皮书中获取大量的新闻素材,还可以通过皮书这一载体与各领域专家进行对话,从而科学、理性地引导社会舆论。

  4. 学术研究的基础库

  皮书是研究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库之一,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等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在以现实问题为论题撰写论文时,引用的数据资料不少即源自皮书。

  皮书作为一种连续出版物,对于文化传承也颇具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皮书的价值会越来越大。近年来,皮书在中国话语体系构建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一些重要的智库组织以“皮书”的形式发布研究报告,服务于党和政府决策,不仅有效提升了对决策的影响力,有的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和传播,在国际上的影响也与日俱增。

 

三  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打造蓝皮书等智库产品、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方面的运作理念、模式及经验

  1. 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的基本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创建于2010年,实验室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强大的信息安全技术优势,整合新闻传播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信息安全等多学科资源,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文理工结合开展公共舆论基础研究。通过构建“综合舆情研究框架”,将大数据挖掘、模拟仿真、社会调查、心理实验等多种研究方法融合起来,对现实民意和网络舆论进行系统研究,为中国社会舆情和危机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提升了本研究领域的科学性、前沿性,并开始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近几年,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先后成为“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直报点”“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互联网研究基地”,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上海交大985基地”。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还发起并创建了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会,以学会为纽带,团结全国学术力量,构建中国舆论学科知识体系,推动中国舆论学研究实现跨越式发展;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还成为亚洲舆论学会副会长单位。

  作为一个学术研究与智库建设并重的机构,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定期为中宣部、中组部、国新办、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报告,研究成果先后被中宣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教育部、公安部、上海市人民政府等部门采纳,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多次表彰。其中,4份专报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成果要报》采纳并报送党和国家领导人,5份内部报告被评为教育部优秀决策咨询报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对此发出通报,表彰实验室主任谢耘耕“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自觉关注现实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推出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体现了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社科基金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出了贡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专门发来感谢函,称“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为服务领导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2. 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的运作模式

  舆情研究实验室的运作模式,用一个概念说就是,“2+X”模式。“2”为“大数据挖掘”与“社会调查”,我们以大数据挖掘和社会调查为核心,建立了中国公共事件数据库、民生调查数据库、中国大学生调查数据库,为各项决策咨询报告提供数据和研究方法支撑;“X”为多支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包括民意与舆情研究团队、社会民生问题研究团队、城市形象研究团队、新媒体与社会研究团队和危机管理研究团队。

  3. 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的运作经验

  (1)加强数据库建设,强化实证定量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将大数据挖掘和社会调查结合起来,运用新媒体研究技术,大数据挖掘、开发和处理技术,以及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系统,创建了中国公共事件数据库、中国民生调查数据库、中国大学生调查数据库三大权威样本库和数据库。其中,中国公共事件数据库拥有国内自1994年以来的40000余起重大公共事件案例以及数以千万的数据,并形成突发公共事件、企业舆情、意见领袖、网络谣言、网络动员、公共政策、网络热词七大案例库、数据库。民生调查数据库包括教育、食品安全、环境、医疗、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收入分配、住房、物价、交通等多个领域的民生调查数据;中国大学生调查数据库则包括大学生价值观、媒介使用习惯、行为与态度等多项调查数据。以数据库为依托,通过准确收集数据、科学分析数据,研究实验室发布了多种独家报告,既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也努力向世界呈现真实的中国,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促进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进步。

  (2)按照国际学术规范,提升研究专业性和科学性

  一个智库产品要有国际影响力,首先必须符合国际学术规范,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在专业性和科学性建设方面,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秉持开放原则,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并用的办法,努力建构与国际接轨的一流科研平台:一是选派年轻老师和博士生到国外访学,这两年先后有8人到美国著名高校访学进修。二是先后邀请20多位国外及港澳台一流大学的知名学者到交大讲学,共同参与我们的研究项目。自2012年起,实验室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杜克大学、全美中国研究会等国外知名大学和学术机构合作,每年创办“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为中国和国际新媒体与舆论学领域顶尖学者对话交流提供平台。三是与英国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中心、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等多所世界一流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围绕全球化时代的各项网络社会治理问题共同展开研究。

  (3)强化精品意识,提升蓝皮书质量

  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自成立以来连续推出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民调蓝皮书《中国民生调查报告》、《中国城市品牌认知调查报告》等,这些报告均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在国际上也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其中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自2012年起被列入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报告培育项目,2013年度舆情蓝皮书还获得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民调蓝皮书《中国民生调查报告(2014)》则被有关机构列为2015年全国“两会”代表必读书目。

  精品的产生源于精品意识的不断强化、多年理论的积淀和开放式学术的理念。为保障蓝皮书质量,实验室以打造中国一流皮书为目标,提出每年的蓝皮书均要在上年基础上有所创新,理论视野和方法路径上有所突破;同时,以理论为先导,一方面重视应用对策研究,另一方面注重舆论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创新,通过不断深入开展新媒体与舆论学基础理论研究,为应用研究提供坚实的支撑;另外,作为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会会长单位和亚洲舆论学副会长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依托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会和亚洲舆论学会两个平台,团结国内国际舆论学研究者,共同开展相关研究。国内外学者的加盟,为蓝皮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有力提升了蓝皮书的整体质量。

  (4)加强国际出版,提升国际影响力

  一方面,我们加强国内出版,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保持紧密合作,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进一步加深跟国际学术机构的合作,以增强本研究机构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与国际同人的对话交流。目前,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的成果——《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和《新媒体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外文版已编校完毕,即将由德国著名的学术出版机构Springer出版。其中,《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分为“中国舆情报告”“公共事件网络传播”“中国公众对政府满意度调查”三大板块,对2003年以来的中国网络舆情重大事件,公共事件中网民、意见领袖等相关主体的网络传播行为,政府公众满意度等进行了研究,力图较为全面客观呈现中国社会舆情的个中特征和规律。《新媒体与中国社会发展》探讨了新媒体对近20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涵盖的范围包括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公共舆论、商业模式、公民文化生活、公共商业模式变迁等多个方面。

  (5)加强媒体宣传,扩大研究影响力

  “智库的影响力构建离不开舆论传播。智库的功能,一是建言决策,二是影响舆论。只有智库研究和舆论传播密切结合才能扩大智库影响力,优秀的智库研究成果应以多种传播手段、借助各类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和传播,才能构成智库发展与舆论传播的新形态。”每部蓝皮书出版后,我们都会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全国各大媒体参与。通过媒体的报道,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可,扩大了社会影响力。一些研究报告在国内外反响热烈,报告内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广州日报》等全国各大主流媒体以及新加坡《联合早报》等海外媒体纷纷报道,中国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各大网站纷纷转载。

 

结语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通过打造蓝皮书等智库成品,不断尝试采用综合舆情研究框架及世界前沿的科学研究方法,测量中国社会肌体的体温,发现中国社会肌体的兴奋点与疼痛点,探寻隐藏其中的隐患、病灶与弊端,不但向世界展示了一幅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真实图景,还试图寻找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良策,以促使我们的社会肌体更加强健。未来实验室将继续秉承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原则,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将全媒体研究、舆情研究的方向、路径和策略与国家发展战略性需求相对应,努力成为国家舆论引导战略、危机应对管理策略的创新来源、政府决策科学化的智力支持系统,以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和全球协同创新基地。

 

  本文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院长谢耘耕在第十六次全国皮书年会(2015)上的讲话录音整理而成。

  《本文摘自:皮书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 2016年8月第一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