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研创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研究

皮书研创的几点思考
——兼论全媒介出版视野下的皮书研创
来源:本网  作者:董丁   发布时间:2018-05-23

  自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对哈萨克斯坦与印度尼西亚的国事访问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学术研究、图书出版、文化活动等层出不穷,已经成为当代显学。在这其中,针对各国各区域而开展的各类皮书研创,更成为了其中的重点。以国别区域皮书研创为核心的工作,理应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性工作。目前为止的国别区域创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成就,但依然存在着一些显著的问题。笔者在此以个人的学习研究经历,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并在最后一段讨论一下在当代全媒介出版视野下的皮书衍生品、文化普及产品的创造。因笔者目前没有进行具体的皮书研创,按照文化人类学的理念,其所思所想更多的是一种他者的视角与局外人的思考。

  首先,在中国固有的外国文化研究中,首重于部分欧美主流国家。具体而言,即欧洲、北美、拉美、澳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最多再加上日本等国。对于非传统欧美地区之外的国家与地区,也就是当代“一带一路”的核心主干区域,比如中东、中亚、南亚诸地,我们目前普遍缺乏系统而深入的学术积累。不少相关皮书容易局限于浅层的经济方面的数据积累,而对于其国家的细节、文化或产业的细节,则稍显不足。在总体的综合性整合上,功底不足,同时,其特定专门方向、特定产业的数据梳理,亦显滞后。比如,对于陆路古丝路国家,或归属于阿拉伯世界、伊斯兰世界,或是原苏联所属地区。其法律体系或属于伊斯兰法系,或归入苏联法系,其相关的各种立法、执法的具体数据随时间的发展而变化。比如,伊朗在巴列维王朝垮台的前后、中亚和高加索地区在从苏联独立出来的前后到底发生了哪些具体与细节上的数据变化;同属于伊斯兰世界的伊朗、各阿拉伯国家、土耳其等,在法律法学上到底存在哪些不同的细节。诸如此类,我们目前缺乏相关的皮书研创成果。同时,伊斯兰法系或苏联法系都是中国大陆的法学院系、各种法律机构所不熟悉,甚至是陌生的体系,是远在我们传统的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的视野与实践之外的,这些所需的知识储备,是超乎我们绝大部分人的既有常识与经验之外的。目前,国内对这些“一带一路”地区正在进行愈发深入与拓展的投资商贸项目的合作,我们目前对于其基本法律状况的薄弱了解,势必会成为出口投资的屏障。这种以具体的、实在的商贸往来需求而产生的专业化、专精化的皮书研创,在未来一定要予以重视,否则一定会使“一带一路”的进程受阻。学术界要勇于同实业界、产业界进行深度融合,不仅仅是以跨专业的姿态,更要以跨平台、跨行业的方法,来努力开拓相关的皮书研创。

  其次,即便是传统的欧美地区,也主要着重于部分我们比较熟知的所谓主流国家。比如于欧洲而言,大多仅限于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除此之外的北欧、东欧、南欧诸国,同样塑造了伟大而绚烂的民族文化,仅以文化艺术史而论,就有肖邦之于波兰,埃奈涅斯库之于罗马尼亚与易卜生之于挪威等。而这些国家,在其当代的现代化进程中,又或多或少的遭遇了不同类型的问题与挑战。无论是历史文化的追溯,还是其现代之光,均需要我们以中国的视角对其进行系统梳理、数据分析与分门专业化的研究。在这样一些方面,我们深层次的积累还是尚显稚嫩。

  再次,以上两点,又引申出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与相关皮书研创方面的人才培养的某些缺憾。比如,目前大量开展相关工作的外语院校,至少在当前的本科基础教学中,依然是大量沿用传统的语言文字类专业的教学模式,而对于其他相关的经济、法律、科技等专业知识还普遍的欠缺。同时,专业的“一带一路”区域国别皮书研创,不仅仅需要这些相关方面的一般性的、普遍的、科普程度的知识,而且要达到相关的专业级别。这就需要我们从外语类专业的本科一年级开始,系统转变基本的教学培养思路:不是单纯的培养语言文字、文书翻译人才,而是塑造一批拥有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专业知识,同时可以以英、德、法、阿、匈等主流或非主流外语等开展实际专业工作,成为相关的驻外人才,塑造真正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外语类院校进行比较深刻的学科结构的大调整。与此相对,对于综合性、财经、政法、工科等类型的高校,在学生比较好的掌握了本专业知识、技术与汉英互译等基本能力之后,根据本校的具体国际合作研究方向或本地区的跨国、跨区域合作的现实要求,让部分学生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培养一部分跨国学科人才,也是十分必要的。

  当然,这样的跨学科、跨平台式的人才培养,仅仅拘泥于学院派的培养是不够的。全职的在校学生,充分的利用本地区乃至跨地区的产业、行业平台,进行深入的校企联合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比如与相关的各类文化馆、律师事务所、科技公司等进行跨平台合作,不断打磨在校生的实际行业能力与水平,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避免在校多年,却仅学得理论空把式。而对于已经在各类职业、行业平台就职,拥有实际行业经验的,有“一带一路”皮书研创需求的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各种高校研究所的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各类非全日制的本科、研究生或访问学者、访问研究员的身份,灵活机动、常态化的进入学术机构进行在职与科班的学术训练,使学术象牙塔与实际的行业经验灵活的统一起来,二者之间不是对立的,更不是有高下之分的,而是这样一种大平台、大格局条件下的“一带一路”皮书研创的必然之举。

  再之,说到相关的非主流小语种的学习训练。如果是其中相对还比较流行的,比如韩语或阿拉伯语等,在部分一二线大城市,还比较好解决。但是,“一带一路”视野之下没有冷门热门之分,区域国别的研究要进行深入的全覆盖式工作以服务于国家与产业的实际需求,目前外语方面的基础训练就相对欠缺很多。比如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其官方语言波斯语、达里语、普什图语、乌尔都语等,目前全国没有几家院校提供系统训练与学位授予,更遑论将其附加到更广义的复合人才的培养上了。即便是相对主流一些的阿拉伯语,也存在着书面语与现实中所用口语俗语的巨大差别,不同地区之间的阿拉伯语,大都无法直接交流,仅仅进行传统书面语言训练的阿拉伯语专业学生,不足以处理阿拉伯世界的很多具体问题。诸如此类书本与实践的结合,如何去突破,也是值得思考与实践的。诚然,如前所论,外语水平、语言文字能力不应是唯一的核心,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功力,没有相关的语言文字水平,“一带一路”皮书研创就无从谈起。基于此点,我认为应由国家相关部门,从相应的母语国家引进优秀师资,同时利用目前已有的平台,更加广泛的、开放的、灵活的开设相关的训练班、研修班与各级学历教育,以更好的服务于全覆盖式的“一带一路”皮书研创。

  最后,我们能否以当代的全媒介出版理念,以目前的皮书本体为基础,更加纵向性的、垂直性的开发多元性的衍生产品?目前为止,虽然在皮书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推介工作,但很多皮书与数据库的使用方,依然仅限于各类大中型的政府机构、公司企业等,在真正的普罗大众层面,普通中小学乃至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上,对“一带一路”很多相关问题,仍然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乃至对很多基础知识、基本常识都很不熟悉。那么,将目前已出版的大量纸质、电子版皮书作为一个核心层面,纵深型的开发相关的、衍生的文化产品,将高端学术、象牙塔的数据分析,与能让各个年龄段、各个文化层次的受众能接受的文化科技普及产品相结合,我想应该是一条可行之路。比如说,与现在以喜马拉雅、得到等为代表的音频平台合作,开发相应的音频产品,应该是可行的。而这样的产品也要分层次、立体化、系统化。例如,对于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博士生、普通上班族,要有不同的产品设计思路。对于同一个年龄或学历的受众,也可以针对每一套书,开发五到十分钟的简洁介绍版,三十分钟的删减版和几个小时的完整版,并与线下的全民阅读推广等活动有机有效的整合起来,以适应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具体需求。也使看似冰冷的数据与分析,变得灵动起来,让大众更好的接受。诚然,单纯的音频化读物,并不能够代替纸质化、电子化图书的学习研究,但她就像一个药引子,足够灵活机动、足够生动漂亮,也足够接地气,可以将万千大众吸引到高水平的阅读学习中来。

  以上,谈论了笔者目前对于“一带一路”国别区域皮书研创的几点想法,以及提出了在全媒介出版思维下的皮书多元化衍生产品的创造。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董丁,山东教育出版社电子音像编辑室编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