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 | 注册
专家观点

2014年关于北京天桥街道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来源:皮书数据库作者:连玉明 朱颖慧 发布时间:2016-08-01

  (一)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主要原则

  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制度的主要原则。社会救助的公平原则主要体现为社会关照原则、公平分享原则、人性化管理原则。一是体现社会关照原则。二是体现公平分享原则。三是体现人性化管理原则。

  效率是衡量工作效果与成绩的分水岭,当然社会救助也注重效率的高低,单纯输血是必要的,但把输血转变为造血才是最终目的。社会救助的效率原则分为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两种,主要表现为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开展救助工作,考虑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产出关系,尽可能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创新社会救助的发展理念

  注重贫困缓解。社会救助制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从根本上缓解贫困,因此,要强调社会救助制度的保障性和发展性。

  注重法治和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法治化的社会环境和诚信素养的养成是社会救助制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注重转变社会救助的功能。社会救助的功能应由保障基本生活向保障民生转变。

  (三)推动社会救助制度一体化

  一是社会救助对象的一体化。社会救助对象不受地域、行业职业或其他群体类别等方面的限制,社会救助体系覆盖所有社会成员。二是社会救助标准的一体化。这里的一体化是指救助标准是统一无差异的。但是这种统一分为不同的层次。三是社会救助管理体系的一体化。通过一定法规确立街道和各个项目管理的原则、组织和其他规则体系,是一套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和制度体系。

  (四)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

  在现代社会,社会工作在反贫困行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用重大。近年来,社会工作队伍不断发展,为社会工作参与城市反贫困和社会救助提供了基础条件。基于此,专业社会工作参与反贫困和社会救助工作成为社会救助的重要议题。因此,要创新性地探索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的理论和实践模式。

  (五)社会救助方式的两个转变

  直接救助向间接救助转变。把直接救助转变为间接救助需要全社会合力完成。间接救助就是要充分掌握救助对象的全部潜在能力,帮助其实现自助的目的和愿望。

  单向救助向互动救助转变。其方式主要体现在:救助实施之前,主要是对特定困难群体需求进行评估,整体把握救助对象面临的生活难题、社会困境和真实需求。评估过程中,救助对象充分参与。救助实施之后,跟踪了解救助弱势群体的反馈信息,从主客观层面综合评测救助支持取得的效果,以便总结经验,更好地为下一项救助项目实施做准备;同时,作为救助对象的群众可以通过纵向比较,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摘自《北京街道发展报告No.1 天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