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专家论述

新媒体环境下社区沟通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董倩 发布时间:2019-09-05

一、构建深层沟通的“虚拟网络”,打造多元共治格局

“虚拟网络”反对集中,而是将许多节点分散,安排在一个网络中互相连接;这样的网络不但允许大小不同的单位参加到这个网络中来,而且让它们把各自最大的优势贡献给整个网络。在当下社区利益多元、需求多样、矛盾多发的背景下,积极引导各方参与社区共治,激发多元主体活力,实行多元主体共治,是实现思想引领、整合协调资源、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平台,也是满足群众社会参与需求、有效激发社会活力的基本途径。

二、与其他传播系统开展合作与互融

社区的传播系统也不应局限在社区的管辖范围之内。事实上,在社区外部,已有相当数量的社区媒介,有些也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新闻晨报》的“周到”客户端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周到”具有“社区媒介”与“城市媒介”的双重身份,试图在更大的范围内,与更多的“节点”建立起有效连接。首先,各个社区的新闻报道,依托于报社旗下原有的54份有独立刊号的晨报社区版,可以将社区报上的内容平移到“社区”模块。另外,“周到”拥有完备的各个社区的微信公众号产品线,以提供给没有下载APP的当地住户。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社区晨报都与街道合办,具有“官方授权”,同时也会受到街道方面相对严格的内容审查。而相应的新媒体产品如“周到”上的相关讯息、微信产品线等则与街道保持相对松散的关系,这也使得其中的内容生产具有了较大的自由空间。

三、警惕“数字鸿沟”

街道之间在人口构成、地理特征、管理水准、经济水平、辖区内自治力量等方面的差异巨大,信息化街道建设不仅仅在于推广发达城市、先进街道的几个典型,而在于普及。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政府应考虑到地区差异,分步推进,尽量避免“数字鸿沟”的形成。

  ——转自《上海传媒发展报告(2019)

 

相关图书更多

中国三农网络舆情报告(2023)

近现当代传媒与澳港台文学经验

河北传媒发展报告(2022)

建设性新闻实践:欧美案例

相关作者更多

唐绪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研...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罗老师| 电话:010-59367265| E-mail:database@ssap.cn| QQ:2475522410|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2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