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绿色传播模式
1.以政府为主导进行议程设置
我国绿色传播的主体有以国家环保局、各地环保局等为主的政府部门;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为载体的大众传媒;以“自然之友”“地球村”等为代表的环保NGO,每个组织都以各自的方式进行绿色传播活动。政府部门一直主导绿色传播,无论是环境信息的发布、环境理念的提倡,还是环保政策法规的出台、环保宣传活动的倡导,政府部门都是我国绿色传播的中坚力量,也是绿色传播最主要的议程设置者。拥有众多的科学监视仪器和专家资源优势,也使政府环保部门能够发挥很好的环境监视作用。
2.中央、地方各级媒体组成的多层次传播体系
目前,绿色传播领域已形成了从中央级媒体到省市级媒体,从综合性媒体到专业媒体的多层次传播体系。多层次立体化的绿色传播体系,保证了绿色生态环境新闻报道的关注面和力度,从而保证了传播效果,同时也让绿色报道专业化得到突破。当前,从事相关报道的媒介记者中有部分人员受过专业训练,能够客观地报道生态环境问题,做到专业深入地介绍推广先进环境生态理念与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原来已经进行绿色传播的媒体近年来还不断加强了对绿色传播内容的报道分量与报道深度,新设立的环保栏目或频道不断涌现。
3.融合媒体协同传播
当前,绿色传播的媒体阵营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不同形态的大众传播媒介,面向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媒介消费行为的受众,确保了绿色传播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在近年的一些环境大事件中,新媒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社会动员作用,越来越成为环保部门、组织以及公众自主运用、参与绿色传播的方式。
新媒体的即时、便捷、互动特性,深刻改变了公众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方式,使得环境事件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大范围、低成本高效率地传播,进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公众关注的视野从“环境保护”向“环境正义”“健康维权”转变,人们对于环境参与、环境决策民主、环境风险治理等有强烈的诉求。积极借用新媒体力量,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与公众良性互动,不仅有利于倡导绿色氛围、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提高媒体正确引导舆论的渗透力。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罗老师| 电话:010-59367265| E-mail:database@ssap.cn| QQ:2475522410|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2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