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专家论述

长三角广电产业发展报告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周晓红 孙禄翰 发布时间:2022-12-01

  四、长三角地区广电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广电产业进行市场分析,我们发现未来一体化发展仍是长三角地区广电产业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云制作、云传播、智慧广电、MCN等新技术新业态则为广电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协作水平不断提升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加强跨区域协调互动,提升都市圈一体化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区域联动协作、城乡融合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一体化是目前长三角广播电视的趋势,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

  (二)技术创新进一步融合,内容生产优势不断显现

  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各家广电集团尝试云端协同式生产,云制作、云传播成为视听制作新业态。例如,基于5G的4K/8K高清展示、沉浸式的VR新闻、AI智能剪辑实时传输、移动云直播、云综艺、云会议等,都是在互联网媒介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呈现的云制作、云传播形式。未来,传统广播电视内容的生产、分发、集成、播控能够实现云端融合、云端协同的常规化运作,必将推进广电产业整个产业链的再造,建构云端化、智能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生产格局,为广电产业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021年10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其中指出,推动虚拟主播、动画手语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综艺科教等节目生产,创新节目形态,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虚拟新闻主播的应用,不仅将成为未来的一个趋势所在,同时也将在连接青年观众群体、提供立体化视听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也推出了虚拟新闻主播“申雅”,通过探班、聊天、采访、播报,以更青春、更网络化的语态联结观众。

  在新技术叠加效应的强力推动下,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构建广电产业新生态,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广电产业融合的方向(解学芳、申林,2020)。广播电视产业将继续以智慧广电为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广播电视产业升级,积极探索基于广电5G的4K、VR的直播、点播业务,并推进广电5G建设与云计算、车联网、物联网、VR/AR等同业伙伴及异业伙伴整合,从而促进广电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拓展市场。但储备优质内容,多元化生产强黏性内容,仍是广电产业前行的根本

  动力。

  (三)创收模式创新,大数据精准内容投放未来可期

  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背景下,各地广电集团纷纷利用主流媒体强大的公信力做背书,探索将广电直播带货与助农、助困、助贫相结合,促进拉动内需、助力农产品销售、助力复工复产,实现了公益传播与流量变现的良性运转,也为广电媒体探索出一种盈利多、操作简单且与广电媒体十分契合的创收新模式。

  2020年“双十一”期间,江苏卫视联合快手推出“快手一千零一夜”晚会,浙江卫视联合苏宁易购推出“好事发生·苏宁易购11、11超级秀(第一场)”,而京东联合江苏卫视、天猫携手东方卫视和浙江卫视,将综艺晚会与直播带货的结合,尝试传统广电营销方式的创新与变革,获得了不错的效果。2021年,东方卫视品牌节目《我们在行动》开展的青海刺绣直播、浙江卫视《王牌对王牌》开展的“春雷助农,王牌送到”公益直播等各项包含带货环节的节目在各大地方卫视播出,可以预见短期内主流媒体将进一步加码MCN业务,积极与电商和短视频平台合作,各地主流媒体在丰富的存量资源及广电背景所提供的信用背书下,进一步拓展了未来的发展空间。

  2020年11月24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网络电商直播平台要对开设直播带货的商家和个人进行相关资质审查和实名认证,完整保存审查和认证记录,不得为无资质、无实名、冒名登记的商家或个人开通直播带货服务(唐瑞峰,2020)。

  长三角地区的卫视与广播拥有多年积累的权威性,这也是其赖以生存的根基,是广电行业区别于个人带货者的最大优势。在后疫情时代,长三角地区的广电行业完全有能力把好直播带货的质量关,找到内容与商业的平衡点,利用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增加收入。

  此外,大数据时代为广电行业提供了寻找更为精确的目标观众群,开发场景智能化识别与产品智能推荐系统的可能,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安徽卫视常年居于省级卫视收视率前列,拥有全国范围的观众群,具备进一步延展服务、满足用户需求的条件和需求。借助大数据技术,结合5G的普及与发展,长三角地区的广电产业能够加快广播电视在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庭等建设中的布局,实现跨行业、跨平台的用户引流,以精准投放内容延展广电产业链。

  (四)MCN市场格局初显,新型业态有待进一步探索

  目前广电MCN以短视频与直播两大业务作为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一条探索路径,将传统广电的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并优化适配到互联网平台,进而形成一个全新生态化的媒体场域。广电MCN正成为媒体融合轻量化转型的重要路径。广电MCN这一组织形式作为连接广电媒体与互联网平台的中心枢纽,也使得内容方、平台方和品牌方的沟通更加高效。

  《电视指南》杂志调研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至少有20家广电机构成立了MCN机构,其中包括长三角地区的江苏广电、浙江广电、安徽广电、无锡广电、南京广电等。长三角区域广电的“MCN化”已经从小范围试水、雏形初显,进入大范围铺开阶段,成为广电机构存量改革的新载体。

 

  黄金眼MCN是浙江广电集团旗下第一家综合类MCN机构。2021年,黄金眼MCN以短视频打造为基础业务,重点开发培育垂类账号,尤其在音乐和母婴垂类上的表现出色,在垂类矩阵的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同时,黄金眼MCN进一步加大了本地生活类账号的扶持与开发力度,以更多样化的运营进一步打通与拓宽合作渠道,助推广电MCN的产业化进程。相对于市场上的MCN,广电具有传统媒体的权威度和公信力优势,并拥有专业的内容制作团队,与MCN有着天然的高适配性,然而在入局时间、市场化程度、运行体制、盈利路径等方面并不占优势。因此,虽然布局较早,但长三角地区的广电MCN仍处于初创阶段,更多着力于内容铺设、打造品牌影响力,直播带货也更多偏向于公益,盈利模式尚未明晰。如何发挥广电产业的传统优势,借助MCN结合变现内容与流量,建立更加多元的运营体制,仍然是长三角地区广电产业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摘自《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0~2022)》

相关图书更多

中国三农网络舆情报告(2023)

近现当代传媒与澳港台文学经验

河北传媒发展报告(2022)

建设性新闻实践:欧美案例

相关作者更多

唐绪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研...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罗老师| 电话:010-59367265| E-mail:database@ssap.cn| QQ:2475522410|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2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