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专家论述

2022年中国报纸产业发展报告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陈国权 宋泽晖 发布时间:2023-08-01

  三、机遇全媒体传播体系与中国式现代化

  根据报业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研判,报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词是体系化,即在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中扮演应有的角色,起到应有的作用。报业人将报业的发展融入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大局中,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

  (一)体系化建设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文化建设方向和目标,也是新闻事业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近年来,在新兴媒体的冲击和媒体融合的纵深推进下,中国长期形成的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架构,以及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网站多元媒体格局,面临挑战和重构。一方面,新媒体传播的无疆域特征消解了四级媒体架构的传统传播价值,新媒体传播并无层级的区别,区域特性几乎无法凸显;另一方面,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网站等各自为政的多元媒体格局面临挑战与重构,都是全媒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个城市并不需要多个同质全媒体机构。

  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价值正在于此,必须将改造现有媒体结构和布局放在首要位置,这也是媒体融合发展步入系统化、全局化的更高要求。这是为适应新兴媒介发展和媒体融合纵深推进大趋势,针对中国媒体格局重构的需求,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

  全媒体传播体系在本质上是一个由众多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结构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属性的开放性系统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绝不是指某个单位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而是指宏观上全国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所指的对象也只能是各级各类传播主体。传播体系应该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整体性,各个传播主体以一定的客观联系组合构成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统一性的有机整体,强调体系中的各个主体在孤立状态下所不具有的整体特征;二是结构性,传播体系被解构为具有不同功能、不同层级、不同特性的不同传播主体;三是功能性,不同传播主体的功能是不同的,而且传播体系所具有的功能绝不是传播主体功能的简单相加;四是开放性,体系的生产和发展都处在特定环境中,与外部环境在多个层面和维度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从而保证体系的竞争力。

  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也不是指每一个主体都由计划安排传播角色和传播方式,那样就会回归计划经济的老路;而是按照“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顶层设计要求,各个主体在传播竞争中自然形成一个传播生态系统,管理层所能做的是总体规划、布局和调节,让传播体系在一个限定的框架内进行市场竞争。

  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将催生新的媒体生态物种,原有的传媒生态圈都需做出适当调适;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每一个媒体、每一种媒介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重新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中国特色全媒体传播体系。

  (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新闻事业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是推进中国式现代的重要力量,其具备的信息传播能力、社会整合与社会动员能力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报业的转型探索只有扎根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实现融合升级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报业建设智库化

  与一般智库相比,媒体智库的不同之处或优势在于:媒体智库不仅具有对智库内容的生产能力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优质内容生产流程与机制,还拥有对智库内容的大范围、高频率传播能力。

  当前,媒体智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具有足够的传播能力,但优质智库报告的生产流程与机制还远未成熟,因此缺乏优质智库报告的生产能力。这种生产缺陷导致的后果是,媒体智库对于所谓“关系营销”的依赖不仅没有减弱,反倒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加强。目前,媒体智库需要突破的方向最主要是智库产品生产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与提升专业能力相匹配的智库产品生产模式、流程的更新,以及智库产品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

  2.产业边界不断延伸

  除新闻资讯外,媒体还服务于更加多元的使用场景,如在教育、医疗、交通、旅游等领域的产业边界不断延展,在服务“非市场需求”领域行稳致远。例如202211月,河南日报社成立“河南助农联盟”,联盟成员有《中国市场监管报》、央广网河南频道、《潇湘晨报》、消费日报网、郑州交通广播等,并同步启动“百家媒体聚力河南公益助农”行动。再如,青岛报业传媒集团自主打造的客户端“掌上青岛”,除提供传统新闻信息服务外,还开辟了包括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社交互动等在内的多领域业务内容,可以同时提供交通购票、路况信息、购物推荐、社保医疗查询、学区服务、保洁服务等,成为当地居民便捷生活的有力助手。

  可见,传统媒体在市场化、平台化的转型环境中仍然大有可为,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传统优势,汇聚多方资源,在完善自有产业的同时进行跨领域合作,连接政务、强化服务、对接商务,打造成为综合性的完整产业链。传统媒体只有在市场机制下丰满自身羽翼,延伸产业边界,才能实现主动“造血”的成功自救。

  3.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纷纷布局社会治理领域。例如,《四川日报》打造的“四川云”新媒体平台成为四川省的“政务通”平台。2020年,“四川云”迭代2.0版本,进化成为一朵由数据共享平台、智能融媒平台、社会治理平台三大矩阵构成的“科技+传媒+服务”党媒云,是《四川日报》全媒体党报、党端、党网、党云核心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云平台”的成功搭建为其他传统媒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范本。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要把我们掌握的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传统媒体融合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构内部,传统媒体在发挥新闻宣传和其他基本功能的同时,也要在其平台上聚合社会文化公共资源、统筹社会治理大数据、提供多样社会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这是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催生的媒介融合与平台社会背景下所应承担的重要任务和职责使命。

——摘自《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3)》

相关图书更多

中国三农网络舆情报告(2023)

近现当代传媒与澳港台文学经验

河北传媒发展报告(2022)

建设性新闻实践:欧美案例

相关作者更多

唐绪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研...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罗老师| 电话:010-59367265| E-mail:database@ssap.cn| QQ:2475522410|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2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