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机会给定的前提下,新兴产业的激进创新能够改变经济规则并创造巨大财富价值,将科学发明转化为商业化技术、产品和服务,而这些激进创新的扩散依赖于与核心要素、基础设施和经济组织这三个因素的协同演化,只有当作为先导产业的新兴产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产业关联和示范效应带动整个产业体系发生显著变化,才能在实现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同时完成传统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的更替。在以新兴产业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导向下,建议我国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要素的升级和组合,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新的动力来源。进入数字时代,随着数据成为驱动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的核心要素,新能源、新材料、知识信息等新型要素作为关键劳动对象进入生产过程。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要求高素质的劳动者能够掌握新型生产工具,我国应加快对数据等新型要素的积累和开发利用,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培育适应新一轮技术革命发展的新型劳动者,促进装备工具、技术工艺、产品服务的数字化、绿色化和智能化。
第二,加速升级新型基础设施,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平台设施支撑。作为劳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基础设施的完善升级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应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站、算力设施、智能充电桩、智慧能源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适应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设施平台支撑。
第三,积极推动生产组织变革,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环境保障。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开放包容地进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引导企业进行内部组织革新,带动网络化创新生态系统的制度安排优化,消除阻碍数据资源等新型生产要素充分流动的制度障碍,在生态化市场体系中优化制度环境并释放数字化红利,激发市场主体参与新兴产业发展的活力。
第四,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布局,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未来产业是处于产业生命周期萌芽阶段的新兴产业,属于熊彼特式“产业突变”范畴,具有明显的“创造性毁灭”特征,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潜力巨大。为此,应积极推动建立未来产业先导区,超前谋划生成式人工智能、未来健康、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的优先发展,从而发挥未来产业对新质生产力培育形成和持续发展的长期引领作用。
——摘自《以新兴产业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载于《中国五年规划发展报告(202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