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皮书数据库
新质生产力

专家观点

冯树辉 朱嘉梅:奉贤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冯树辉 朱嘉梅 发布时间:2025-10-22

  (一)以党建引领奉贤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
  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农业合作社,在农业合作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设立党组织,以党组织的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生产模式转型。由党组织领导,集中力量引进先进农业科技,推动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和技术培训,提高合作社的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开展党建引领的技术培训活动,结合党建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和农民参加技术培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党员带头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开设培训班普及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推动党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农业发展成果,利用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通过党的政策宣讲和理论培训,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农业发展措施,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二)依托上海农业科创谷推进科技创新与数智化农业的深度融合
  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并逐步推广智慧农业,集中展示和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和数字技术。同时,农民也能够直观地了解和学习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精细化农业生产管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整合农田监测数据、市场行情数据、气象数据等多种信息,形成一个全面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农民能够在平台上获取实时的农业生产建议、市场预测分析以及政策信息,提升决策能力和生产管理水平。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合作计划、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平台也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与数智化农业的深度融合。孵化平台可以为农业科技企业、科研人员和创业者提供集中的研发和孵化空间,在进行农业新技术的研发、试验和推广的同时,通过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
  (三)培养和引进农业人才,加大涉农企业引育力度
  构建覆盖高端农业人才、基层农技人员和普通农民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好上海农业科创谷、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各方作用,共同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在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合作,设立农业技术研究和培训中心,培养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高端人才。建立农技推广与服务网络,提高农民技能水平。政府可以设立农技推广站,并配备专业的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开展技术指导和问题咨询服务。探索“专家+农民”的合作模式,通过农业专家与农户结对、提供一对一的技术服务支持,确保先进农业科技的落地,与此同时也确保了农民能够充分掌握和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此外,加大涉农科技型企业引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对接,吸引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力的企业、机构来上海农业科创谷考察、落地、投资。要提高创新保护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对植物新品种、生物信息实验数据等关键创新资源的保护,提高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上海农业科创谷要围绕发展需要,集成政策咨询、创业辅导、应用推广、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等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科创服务,开展农业技术的联合研发和推广活动,高效地推进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
  (四)完善政策支持与协调机制
  优化财政投入与补贴政策,加强对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的支持力度。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有利于推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以及新管理经营模式的广泛应用。通过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网络、设立农技推广服务站点,能够确保农业科技成果快速、稳定地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此外,还需要健全农村金融支持体系。完善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加深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创新农业金融产品,加大乡村振兴中金融支持的覆盖面。注重各部门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工具、政策主体协同效应,以保障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及其对乡村振兴的作用的发挥。

  (五)发挥国有企业优势,筑牢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的根基
  鼓励国有企业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在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等领域,研发适合本地农业发展的新技术。国有企业主导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有利于引入先进的农业生产设施和管理模式。国有企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集农业生产、加工、农产品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链的形成,从而推动区域内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国有企业提升农业系统化科技组织水平和科技攻关能力,有利于提升奉贤农业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发挥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龙头作用。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在市场运作和品牌建设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市场网络。市场化运作和农业品牌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还能够帮助本地农产品更好地进入市场,并提升农产品的品牌价值,推动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和区域竞争力。国有企业对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能够产生带动作用,有利于奉贤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

——摘自《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奉贤乡村振兴》,载于《上海奉贤经济发展分析与研判(2024~2025)